当前位置: 首页 > 习近平在上海 > 正文

“三个中心”“四个中心”“五个中心”的提出

2023-12-06  来源:党史镜报

0.jpg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12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对上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要以此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上海发展作出的战略定位,经历从“三个中心”“四个中心”到“五个中心”的发展变化。下文将简要回顾这几次战略定位提出的历史过程。

浦东开发开放与“三个中心”

0 (1).jpg

三个中心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强调中国的发展处于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的难得机遇期,必须发展且不能发展得太慢,鼓励发达地区保持活力,尽可能搞快点,要求上海浦东开发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高一点,后来居上。

同年3月9日至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强调:当前要特别注意抓住改革和建设中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主张,并认真组织实施。而浦东开发开放就是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就上海具有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经济基础优势看,是我国又一个可以迅速发展起来,进而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们可以打出的一张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王牌。

3月20日,国务院把上海浦东新区定位为今后10年开放开发的重点,并希望通过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逐步使上海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之一。5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力争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的意见》,第一次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6月,为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国务院召开长江流域经济规划会议,会议的指导思想是“以浦东开发开放、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推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发展”。会议指出要发挥沿江的总体优势,必须要以上海为龙头。认为上海应该成为金融中心,应当是一个信息中心,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还要成为贸易中心。中央对上海以及浦东开发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清晰明确。

0 (2).jpg

1992年10月,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战略部署的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就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作出决策,其中一点就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上海发展战略目标最终确定下来。

城市总体规划与“四个中心”

0.png

四个中心

上海是典型的“城以港兴”的城市。港口、航运在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上海要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港口、航运的大发展,因为国际贸易中90%的贸易量是由海运承担的。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上海港口运能不足,航道水深不够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上海航运的进一步发展。“迈向21世纪的上海”发展战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认为上海要培育的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功能里,应该而且必须包括航运中心的内容,并首次提出把上海建设成国际航空航运中心。在具体对策方面,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订了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组合港的举措。

1995年是上海编制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之年。上海市委对关系上海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十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就包括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问题。经过多次务虚会和讨论,形成了跳出黄浦江的“三步走”设想:即第一步把装卸港口从当时的十六铺迁移到吴淞口的张华浜:第二步从张华浜到位于长江口的外高桥;第三步是跳出长江口在上海附近寻找一个24小时可以装卸的深水港。12月5日至8日,时任市长徐匡迪代表上海市政府在第八届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演讲,就上海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设想进行了介绍,即用二三十年时间,分三大步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0 (3).jpg

刊登于《中国航海》1996年第2期的《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

上海分步实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设想,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认可和大力支持。1996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组织召开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任务,成立上海航运交易所,组织开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港址论证等。这有利于集中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谋划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过,这时上海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理解还是服从服务于其他三个中心建设,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际金融等的强大带动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航运中心建设也没有提升到与其他三个中心建设并列的高度,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只是被放在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架里进行考虑。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要求进一步办好上海浦东新区,鼓励浦东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浦东新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上海的要求。上海在随后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继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特大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上海抓住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契机,抓紧时间高起点、高标准制订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由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是上海历史上第二部经国家批准的总体规划,事关上海未来的发展走势,将在一个新的更长时段对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重要的导向、调控作用,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来制订显得尤为重要。1999年初,经过一年的细化深化,《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于2000年上报国务院。

0 (4).jpg

《总体规划》立足于国家赋予上海要崛起成为又一个国际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任务,把握住影响上海发展的重大因素,着眼于上海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上海的城市性质进行了再思考,指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这符合中央对上海的定位,也符合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同于“迈向21世纪的上海”发展战略的是,《总体规划》第一次把国际航运中心单独列出,提高到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等重要的地位。

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总体规划》,同意上海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至此,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发展成为“一个龙头、四个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第五个中心

0 (5).jpg

2014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驾驶室察看

五个中心

“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沪考察时,对上海提出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要求。上海的城市定位从“四个中心”发展为“五个中心”,其中科创中心建设是“五个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上海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来一次大的突破和飞跃。对上海而言,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到了关键时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上海就没有出路。因此,自2014年起,上海围绕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构建创新型体制机制。在2014年下半年调研和市委学习讨论会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上海形成《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并据此提出了到2020年和2030年“两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2015年5月,《意见》正式下发后,根据总体安排,市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9个配套政策文件。同时,上海也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的指导下,研究形成《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2016年4月,国务院通过并印发了《方案》。上海在国家各相关部委办的指导下,实施1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2016年8月,上海又发布了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重点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线,布局培育创新生态、夯实科技基础、打造发展新动能、应对民生新需求等战略任务。科创中心建设已经从蓝图走向现实。

0 (6).jpg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图为美丽的鹦鹉螺造型的上海光源

伴随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五个中心”的提法也正式公开。2017年12月15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这是从“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之后,上海的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8年1月3日,时任市委书记李强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调研时强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的新要求,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抓好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0 (7).jpg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作为“五个中心”之一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继续稳步推进。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在上海考察时,进一步明确要求上海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赋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以此为指导,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简称“科改25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市政府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构建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重要使命

2021年1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龚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总书记为上海明确的总体定位。未来,上海要坚持以“五个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