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夹子拿好去兜兜!品“最上海”的年味,忆旧时光里的红色过往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4-02-06

从黄河路到南京路,无数上海名牌在这里打响,承载着几代上海人年味记忆的老字号各有绝活。步行街上的第一食品商店更是繁花绽放,满满当当的柜台商品,是许多人心目中关于“年味”的视觉具象,勾连起属于冬天的味觉记忆。作为一家创建于1954年的食品零售企业,它是无数上海小囡童年里的“食品天地”,是上海阿姨爷叔们逢年过节的采购首选,是天南地北游客体验上海味道的打卡胜地。有关它最初的记忆,你是否知道?

1.jpg

品一味美食,忆一段时光。在上海人“最甜最香”的年味记忆背后,有着比电视剧更精彩的红色过往。

“新新公司”

打出倡用国货的旗号

如今的南京路老字号名店兴盛林立,招牌熠熠生辉,而在19世纪初,南京路上的大饭店、大商场几乎全为外商独占,华人商店大多只能经营单一或少量的产品。到了1910年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大型公司先后落成开业,南京路商业街也更加繁荣起来。这里的“新新”即“新新公司”,是早年上海南京路四大华资百货公司之一,也是今天位于南京东路720号的“第一食品商店(南京东路店)”所在地。

2.png

昔日“四大公司”位置示意图

1923年,原本在澳大利亚做地产生意的李敏周计划创办百货公司。他与原先施公司的高层刘锡基合作,专程赴澳洲募资招股,最终选定了南京路上先施公司西面的地块。建筑本体由匈牙利商鸿达洋行设计,鸿宝建筑公司承建,外形设计、内部布局汲取了先施、永安公司大楼的长处,整体更加美观、合理。根据《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公司起了一个完全国粹化的名字——“新新公司”。经过3年筹备建造,1926年1月正式开业。

3.jpg

新新公司历史照片

为了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与光顾,新新一改先施、永安主要经营国外货物的做法,打出倡用国货的旗号,将公司的经营宗旨定位在推销国货精品上,并且在中国政府注册。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政府注册的大型百货公司。

4.jpg

新新公司街景画

5.jpg

内部商业布局概况

公司底层设立日用小百货和烟酒、南货商场,二层为绸缎、时装、鞋帽商场,三层为钟表、照相机商场,四层为粤菜馆,五层设新新茶室、新新旅馆、新新美发厅,六层设新都饭店、新都剧场,新新公司成为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当时,新新公司还大胆打出“万货大商场”的牌子,进一步区别于先施、永安的百货公司。不仅如此,公司内部首创夏季冷气开放的先例,成为上海第一家装有空调的百货商店。新新公司生意也随之兴隆,逐渐在南京路站稳了脚跟。

“凯旋电台”

上海解放第一声从这里发出

那时,四大百货公司激烈竞争、各显其能,为进一步招揽顾客,新新公司想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奇招:用广播电台来做商品广告。对当时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无线广播是个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于是新新公司抓紧上马,自行设计、自行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商办广播电台——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并取得了我国第一个合法的民营电台执照。1927年3月,新新公司技师邝赞所建的无线电广播台试播成功。

6.png

新新公司玻璃电台举办的妇女活动

此后,新新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日均播出6个小时,宣传推广新新公司及其商品的同时,还专门面向儿童与妇女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猎奇喜新的顾客接踵而来。当时,新新电台设置在公司六楼,电台四周用玻璃作为隔断,前来购物的市民可以一边购物,一边观看播音和演出的情形,因此也被大家称为“玻璃电台”。1941年,因为楼内饭店的一场火灾,播音台内最新设备被悉数烧毁,导致电台一度停办。

红色印记

南京路上的几乎每一家百货公司都有它的故事,从创立运营到抗战时无偿收容难民。新新公司同样为百年前的上海滩带来了更摩登的商业氛围和更深远的社会职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震动世界,国内市面顿时凋敝,南京路上各大公司的游艺场所首先受到冲击。未久,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1937年8月,新新、永安、先施、大新、国货五大百货公司职工,联合资方抗日救国,以南京路商界联合会名义,组织战时服务团,开展战地慰问、救护伤兵和救济难民等活动,并在各商场向顾客宣传抗日。同年10月,新新公司职工加入抗日后援会,募集药品和日用品等,冒险运送给坚守四行仓库的抗日将士。1938年,上海进入孤岛时期,难民涌入,纷纷逃入租界寻求救助。南京路商圈设立了数个收容所,其中一个就设在新新公司的五楼。公司本来并无余地,为收容难民紧急动员职工腾出地方,总共收容了2151人。在收容所开设的数百天里,新新公司不仅免费提供场地,还安排厨房每日向难民供应三餐饭菜。

抗战胜利后,电台得以恢复重建,改称“凯旋电台”。上海解放前夕,就在斜对面永安公司绮云阁扬起红旗的同时,新新公司党支部为迎接解放,书记张啸峰特派数名党员控制凯旋电台的播音岗位,以便在日后迎接上海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作用。其实,早在3月,上海百货业党委就指示新新公司党支部要保护和控制这座闹市中心的电台,为迎接上海解放备好宣传工具。张啸峰特意挑选了中共党员杨俊、陈君衡、姚仁根等3人执行任务,以公开合法身份打入电台。经过缜密策划,陈君衡和姚仁根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不仅渗透进了电台,想方设法配了电台大门的钥匙,还掌握了接通电源、使用电钮、调整频率等全部技术。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解放军进入了南京路,新新公司内的中共党员利用该电台,用普通话向上海人民广播:“我们上海人民解放了!亲爱的同胞们,上海人民保安队播音开始!人民解放军已来到南京路!”此后,凯旋电台反复播放上海解放的喜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又名《约法八章》)。可以说上海解放的第一声空中广播是从新新公司传入上海千家万户的,这是人民之音第一声,被历史永远铭记。

上海解放的第一声是如何成功发出的呢?

新新公司人民保安队最初叫纠察队,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各行各业协会陆续组织起来的群众性治安组织之一。就是在这群人的努力下,上海解放的讯息得以第一时间通过电波传递至千家万户。

7.jpg

新新公司人民保安队队员合影

根据原新新公司人民保安队大队长杨俊回忆:1949年3月的一个晚上,公司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接到了控制凯旋电台并学会使用它的命令,准备在迎接上海解放时发挥作用。是年5月24日夜,城市上空已经能听到隆隆的炮声。第二天凌晨,解放军进入了南京路。隐蔽在外的支部组织委员张啸峰匆匆赶来,他解开一个小纸包,取出了一叠印着“人民保安队”字样的红字白底布制臂章,又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又小又薄的打字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杨俊打开一看,原来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和欢迎解放军的歌词《我们的队伍来了》。当时的任务就是赶紧将上海解放的喜讯向上海市民广播。杨俊和队员直奔5楼电台,半途中碰到电台经理。人民保安队向其告知国民党警察局已经投降,半信半疑的经理走近窗口探望,直到确切地看到对面警察局门口挂起白旗才给与放行。然而播音开关打开后,却没有收到声音。副大队长姚仁根连忙上前检査,发现播放频率被人故意拨乱了,他马上调整,终于把频率调好了。杨俊记忆犹新,播音员李云森是噙着激动的泪花,播报了上海解放的喜讯。

8.jpg

进城解放军经过南京路新新公司

9.png

欢迎人民解放军历史旧影

凯旋电台连续广播3天,为上海市民送上解放的消息、胜利的喜悦。各大百货公司歌咏组、益友社等团体都先后来电台唱革命歌曲。一时间,电台成了上海市民与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沟通的桥梁,电台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来电大多是市民请电台转达对解放军的敬意。各界市民自发前来奉送的饼干、奶粉、球鞋、毛巾、牙刷等慰劳品成为上海市民迎接人民解放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月27日,上海正式宣告解放。凯旋电台顺利完成了历史任务,第二天便移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30日,红旗漫卷的南京路,大小商店张灯结彩,十里洋场的崭新时代开始了。

“上海第一食品”

年味记忆的坚守与传承

1952年,新新公司歇业。1954年,“上海第一食品”入驻大楼,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给了全中国孩子最香甜的年味。3年后,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一食品商店。从此,“第一食品”成为享誉全国的食品专业零售旗舰店,经过70年的传承与发展。上海第一食品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信任和喜爱,成为承载了一代上海人心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温暖记忆。比如上海人爱吃的什锦糖,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糖果柜台总是摆在第一食品商店醒目的位置,几百种琳琅满目的糖果,留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每逢春节,第一食品商店的气氛总是很浓。这里货源格外丰富,糖果区会扩充柜台,各式南北货、炒货、点心应有尽有,许多人天不亮就赶来,排队等开门。

10.png

店内人头攒动的采购场景

这两天,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年味儿更加浓厚,“新年快乐”的横幅、祥龙绕柱的门头,各家老字号商店已经布置一新,一片喜气洋洋。南京路上的第一食品商店是上海年货圈里“老大哥”,一进门就能看到单独划分出来的年货区域,糖果、巧克力、坚果应有尽有。从老上海特色伴手礼到各色卤味干货,还有不少现做现卖的食物,记忆中的粽子糖、梨膏糖、龙须糖、五香豆……

11.jpg

第一食品店内特设“龙年专柜”

整整70年,从“中国食品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门市部”到“国营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从“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再到现在的“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这里依旧是一个每天传递着幸福感动的食品王国。

12.jpg

第一食品的红色往事留下的不仅是回忆,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守护着属于上海人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