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4-03-25

1927年3月22日黄昏,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的尝试。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罗亦农,是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在起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创造了成功经验。

夯实组织基础,积蓄起义力量

1925年12月,罗亦农奉命来到上海,任党的江浙区委书记。面对当时上海地区群众性的反帝斗争遭到残酷镇压,上海总工会及各产业工会均被封闭,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罗亦农清楚地指出:这不过是整个革命运动高涨过程中的暂时迂回,是暴风骤雨到来之前的瞬刻沉静。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之后,提出采取坚决进攻的策略,主张从组织群众开展经济罢工入手,发展群众斗争,进而准备工人武装起义。这一方针得到区委负责组织工作的赵世炎,负责工运工作的汪寿华等同志的一致赞同。

0.jpg

罗亦农

由于指导方针明确,在很短的时期内,各重大产业部门党的支部逐步建立起来了,各种产业工会组织也迅速得到恢复,有的还以工厂为单位建立起工人纠察队,实行武装训练等。在工作中,罗亦农尤其注重抓紧对党、团员以及工会骨干的政治思想教育。当时的中共江浙区委机关设在四川北路恒丰里104号。在这里,曾先后办了五六期各基层党、团组织及工会负责人训练班。每期参加训练的约20余人,时间一个月,每周利用下午或晚间集中两到三次,由罗亦农亲自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当前的局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此外,罗亦农还经常到上海总工会及下属工会、上海大学、上海学联等单位讲演,为这些单位的党、团员解决思想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在第二次罢工胜利后,曾产生自满情绪,有的人甚至提出不参加政治斗争的口号。罗亦农听陈云汇报了这一情况后,几次到那里召集党、团员和工会骨干会议,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反复给他们讲述:一个单位罢工的胜利,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其他行业的工人弟兄的紧密配合和支持。帮助他们弄懂自身的利益是建筑在整个阶级利益的基础之上,以及没有政治上的胜利,没有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政治地位上的彻底解放,经济上的胜利也就无法巩固的道理。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商务印书馆党支部的斗争性大大增强,后来,他们还派出人员到闸北烟厂、丝织厂和一些商店去开展工作。

开展武装训练,构建统一战线

1926年8月,中共江浙区委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组织了上海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工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军委会制定了妥善的方案,以基层工会为单位,落实工人纠察队的组织建设,指派一批有政治觉悟又有一定枪械知识的同志,或已经打进保卫团的同志为教官,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设点,秘密进行武装训练。当时复兴中路华冠里就有这样一个训练点。参加训练的人员,主要是法商电车电灯自来水公司(简称法电)的工人纠察队员,罗亦农等人曾经深入到这个点上指导活动。

0 (1).jpg

上海邮政工人驱车参加战斗

在加强和扩大工人纠察队,实行武装训练的同时,罗亦农还注意做好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当时,能够左右商界局势的总商会,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控制下,与上海总工会、学联等组织唱对台戏。有些地方,就曾出现过商人、店员与张贴传单的学生发生冲突的事件。罗亦农认为,总商会的基本群众是好的,它的上层人物中也有不少是爱国的分子,必须把这股力量争取过来,团结在反帝、反军阀的战线上,去反对我们共同的敌人。他和区委研究,决定成立一个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以对抗和分化上海总商会。有的同志认为,只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了,联合不联合商界无关大局;也有的同志认为要联合商界,关键是要把上海几个大老板拉过来。罗亦农针对上述错误看法指出:上海是个工商业城市,店铺林立,能不能把势力雄厚的商界拉过来,不是无关大局,而是极为重要。他认为,联合商界,应当着眼于它的基本群众,关键是店员和小商贩,这些人人数很多,是受压迫的,是劳动群众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天天在受气受压的中、小老板,他们对军阀,对帝国主义怀有强烈的不满。至于那些大老板,资金雄厚,权势大,是难于和我们同心的,能不能争取,要看情况。更要发动店员,中、小商人,从内部给他们施加压力。他的这些分析,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因而使商界总联合会建立起来以后,搞得非常活跃,达到了团结商界基本群众的目的。

保持清醒认识,取得起义胜利

在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的斗争中,罗亦农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力。起义前夕,他除了在市内的大量活动外,还挤出时间赴外地检查工作,统一江浙区各地工作的步调。随着北伐军逼近江浙,区委于1926年10月24日和1927年2月23日,在上海组织了两次工人武装起义,但都由于军阀的残酷镇压,国民党右派的背信弃义和工人力量准备的不充分,而遭到失败。面对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现实,如何看待工人掌握武装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在党内引起了一场争论。有的认为,在目前这种军事技术条件下,要想在帝国主义者和反动军阀统治的军事政治中心取得武装起义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有的则以为北伐军已逼近上海,军阀政府垮台指日可望,举行武装起义似乎没有必要。两种意见,都是不赞成再搞工人武装起义。罗亦农、赵世炎等坚持反对上述意见。在区委的一次会议上,赵世炎说:“蒋介石根本是反动的,我们要当心。现在我们欢迎他们,他们以后可能会掉过头来打我们。”罗亦农说:“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工人自己的武装,不然,将来就有吃国民党子弹的危险。”他们对前两次起义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由罗亦农代表区委向党中央报告,请求批准第三次武装起义。2月23日,中央、上海区委联席会议决定,在停止第二次武装起义的同时,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成立以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8人为委员的特别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并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特别军委。随后,他们频繁地召开上海各区区委负责人会议和各级党员代表会议,层层动员,详细研究各区工人纠察队的力量配备,以及敌方军警据点和力量分布情况,制定了起义行动方案。

3月中旬,北伐军先头部队接近上海市区,原驻上海的军阀李宝章部悄悄撤走,由山东调来的毕庶澄师接防。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全力组织总同盟罢工,举行武装起义。按原定方案,起义分为7个区进行,区委负责同志分头下去进行动员和组织。罗亦农负责南市区。20日,他在老西门乔家坝召开南市区党员、积极分子和工会负责人会议,进行了动员和布置。21日凌晨,中共江浙区委委员、各部委书记的紧急会议召开。会上,罗亦农代表区委发布了命令:“今天正午12点,全市实行总同盟罢工,并同时举行武装起义。”会上宣布:起义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赵世炎任副总指挥,罗亦农负责联络和处理机关事务。12时,上海80万工人开始了总同盟罢工,各路工人武装开始对敌警署和兵营进行猛烈袭击。下午,除毕庶澄巢穴所在地闸北区的战斗仍在紧张进行外,其他6个区的战斗已胜利结束。罗亦农当即调集了沪东、虹口、沪西3个区的工人武装驰援闸北。晚上,敌人狗急跳墙,在北站附近的居民区放起大火,企图趁火反扑。工人纠察队在周恩来等的指挥下,一方面救护遭火的群众,一方面加紧对敌人的攻击,罗亦农和秘书夏之栩也赶到闸北一个离前线不远的联络站,配合指挥战斗。当时,夏之栩看到熊熊大火着急起来,罗亦农却沉着地安慰她说:“什么都不要怕,那里有群众,大火是可以扑灭的,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0 (2).jpg

1927年3月29日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委员就职典礼合影,前排左三为罗亦农

从21日中午到22日黄昏,经过两天一晚的剧烈战斗,上海人民终于击败了敌军警武装,打垮了直鲁联军,占领了整个市区,取得了武装起义的伟大胜利。接着,中共江浙区委在南市体育场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庆祝大会。被选为主任的罗亦农在大会上宣布了市民政府成员的名单,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他说道:“现在的上海,再不是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上海,也不是无聊政客、右派们的上海,是我们自己的上海,是工人阶级的上海了!”他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本文参考《李强同志谈罗亦农同志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夏之栩同志谈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罗亦农同志》;《刘披云同志谈罗亦农和上海市民政府》;《孙诗圃同志谈罗亦农同志和上海工人运动》以及刘一矛、刘景春:《罗亦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