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海回眸 > 正文

柔石与“五卅”狂飙的这一年

2023-05-30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周紫檀

今年是五卅运动爆发98周年,五卅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的一场伟大斗争,影响遍及中华大地,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卷起历史的一裾,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不妨从“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日记、书信中,回望这一年给时代青年带来的震颤。

31.jpg

柔石,作为鲁迅在上海唯一“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朋友,很多人知道二人的交往是从1928年9月柔石到景云里拜访鲁迅开始的。其实,柔石与鲁迅的第一次交集并非在上海,而是源自一次求学的经历——柔石曾在北大旁听鲁迅讲课。只是还没等到能有与鲁迅直接交流的机会,二人便被五卅风暴吹散了。

惊呼

“江南不能值”

1925年,春节刚过去没多久,满怀求学热忱的柔石,和浙江宁海同乡钱之江、邬逸民,辞别家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原来,早先同在“浙一师”读书的同学、“晨光社”社友潘漠华此时已考入了北京大学一院(文学院)预科。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历来是觉醒青年们心向往之的精神殿堂。通过和潘漠华半年间的书信往来,大家羡慕之余内心滚烫,去北大旁听的计划已然成型。

32.jpg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今貌

得知老同学要来,潘漠华赶忙为他们在北大附近的孟家大院(今金丝胡同)通和公寓订了房间。柔石和邬逸民住一间,冯雪峰和潘漠华则住在他们隔壁。他乡故知在京中相聚,对身处异地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心灵上的莫大慰藉。久居江南的柔石初到古都,便为其恢宏的历史风貌、活跃的文化氛围而倾心惊喜,惊呼“江南不能值”!刚来的第一天,他就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北海滨、景山麓”也顺带看了,觉得实在雄壮。

33.jpg

北京大学红楼旧貌

34.jpg

北京大学向鲁迅发出的聘书

不久,在办妥了手续后,柔石便开始在北大旁听生物、英文、世界语等课程。最令柔石感到“平生之乐事”的,当数聆听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略》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一座不朽丰碑,高高矗立在柔石心上。在北大课堂上,柔石第一次见到了崇敬已久的鲁迅。

每逢上课,大礼堂都人头攒动,学生们济济一室,连门窗外的走廊里都挤满了人。此番终于能在北大课堂上,现场亲聆鲁迅先生授课,柔石欣幸之情,难以言表。早在“浙一师”求学时代,鲁迅那反封建的由衷“呐喊”——《狂人日记》,就让柔石读得废寝忘食。鲁迅用犀利的笔锋,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封建礼教人吃人的本质,令柔石深感振聋发聩。之后,他把鲁迅诸多著作都一一读遍,并细细琢磨,也为自己的文学创作不断汲取养分。

35.png

中华风骨——鲁迅先生与北大学子(北京大学校史馆藏,校友刘江创作)

鲁迅1920年12月来到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每星期1堂课,每堂课2小时。开始,课上用的是小说史的油印讲义,随课程的发展,陆续将散页发放给学生。等到柔石入学旁听时,油印讲义已变成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的正式教材了。柔石留存的藏书中,还有两本鲁迅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其中一本书后有“平复,北京”4个字,正是柔石在北京听鲁迅讲课时用的学习资料。

36.jpg

《中国小说史略》讲义

激愤

“别人的血是何等沸”

37.jpg

五卅运动爆发

剧变的年代,安宁的生活太过奢侈。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头残忍杀害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广大工人、市民、学生义愤填膺,怒不可遏。28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市工人与爱国学生到南京路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暴行。5月30日,上海各大、中学校学生2000余人分散到公共租界繁华的马路,进行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又有100多人先后被捕,被关进南京路老闸捕房。这更加激怒了广大民众,数千人直奔捕房,要求释放被捕者。孰料租界英国巡捕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数十人,南京路上陷入一片腥风血雨,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了。上海民众多年以来因帝国主义长期侵略所郁积在胸的仇恨,终于如火山岩浆般汹涌奔腾,喷薄而出。6月1日,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开始了。

38.jpg

五卅惨案爆发后,6月1日全市罢工、罢课、罢市,这是在南京路上的上海民众

江南河北,异地同悲。为加强对各阶层人民斗争的统一领导,当晚,中共中央决定把斗争扩展到全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各阶层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迅速加入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随着风暴向北京席卷而来,北京学生、市民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英勇地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鲁迅也汇入五卅洪流,倾力支持北京女师大斗争风潮。

39.png

五卅运动时,北京群众示威声援上海工人

五月的反帝风暴一开始,柔石的心情便在“天天看报”中被烧得“一身如火”。柔石眼前是如浪的游行队伍鱼贯而出,耳边是“打倒帝国主义!”的震天回响。在触手可及的激烈斗争中,柔石按捺不住胸中的爱国烈焰,他开始反省自己,对自己只顾埋头读书逃避现实的消极做法作了严厉的批评,他在日记中写道:

五卅!五卅!别人的血是何等沸!而我却没有帮她出过一颗汗过!什么爱国团,示威运动,国民大会,……和我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们结队呼喊着走,而我却独自冷冷静静地去徘徊,好似亡了国,都不相干似的,我还算国民么?惭愧,惭愧!

40.jpg

41.jpg

柔石在北大旁听时期的日记

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从通商大邑到偏僻乡镇,人们的耳畔到处响彻“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退外国驻华的海陆空军”的怒吼。“五卅”犹如一根刺痛国人麻木精神的钢针,对全民族觉醒,尤其是青年觉醒起到推动作用。爱国的青年学生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同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战斗到底。

震颤

只剩一个“战”字

五卅运动的大潮掀起后,柔石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他开始抛弃小我寻求大我,产生了更为“革命”的理想信念。他将个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纳入向黑暗社会冲击的洪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用小说、独幕剧、诗和散文等各种形式,写下了大量作品,并在作品里发出改造世界的呼声。

未能直接投入现实斗争的遗憾始终令柔石无法放下,莽莽神州没有迸洒怒吼的一隅,在痛饮几杯烈酒后,柔石掷出一首翻涌的战曲:

尘沙驱散了天上的风云,

尘沙埋没了人间的花草;

太阳呀,呜咽在灰黯的山头,

孩子呀!向着古洞森林中奔跑!

陌巷与街衢,

遍是高冠大面者的蹄迹,

肃杀严刻的兵威,

利于三冬刺骨的飞雪!

真正的男儿呀,醒来罢,

炸弹!手枪!

匕首!毒箭!

古今武具,罗列在面前,

天上的恶魔与神兵,

也齐来助人类战,

战!

火花如流电,

血泛如洪泉;

骨堆成了山,

肉腐成肥田。

未来子孙们的福荫之宅,

就筑在明月所清照的湖边。

呵!战!

剜心也不变!

砍首也不变!

只愿锦绣的山河,

还我锦绣的面!

呵,战!

努力冲锋,

战!

42.jpg

诗歌《战!》手稿

尘沙成了社会黑暗和凶险的象征,“尘沙”驱散了“风云”,驱散了“花草”,就连光明的君主“太阳”,也只能“呜咽在灰暗的山头”。在这首革命诗歌《战!》里,柔石一改往日哀怨缱绻的文风,舒展出昂扬激亢的意气,他以字句熔炼成子弹,誓要与一切旧恶势力决裂。五卅运动的震颤,成为柔石由悲观忍让到奋起抗争的转折。

祈望

“新的光阴”和“火焰”

43.jpg

1925年9月18日,柔石给哥哥赵平西的信。旁听时期,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自己的文章又卖不出去,因此生活极为窘困,有时竟连早餐的钱都没有,但柔石仍以能多读书为快乐

入京以来,柔石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学识,他热心政治,抱有变革社会、希冀文明、人民幸福的光明理想。可要将头脑中的情感和理念,具体落在道路上,采取在行动上,他依旧惘然。眼前的生活,处处制约着他。原本来京,柔石曾想将自费出版的小说《疯人》卖完,再继续作文,以此供养读书。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在北京,“一边各处小说卖不了钱,一边做不起文章”。虽然父亲有心让他报考师范大学,求得正式的大学文凭以谋求好前程。可父亲并不了解在京求学的费用,家里寄来的钱,尽管柔石很节约地使用,还是入不敷出,有时竟然窘迫到没钱买早餐。加之他买书欲望强烈,常常一拿到钱,不是付饭费却去买书了。虽然过着艰苦的清贫生活,但柔石仍然乐观,不忍家人挂念。他在一封家信中说:

做人应该尝些苦,才可算真正的人,读书人更应该从苦中磨练出来,才能够懂得比书中深一层的道理。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新学期开学在即,买书费用尚无着落,况且身体不好,胃病越来越重,这一切不得不使柔石中止在京学习,于1926年春南归上海。

带着对五卅运动的思考,柔石很快又回到家乡,抱着教育救国、启迪民智的夙愿东奔西走,其间,他也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1927年秋,柔石应邀到宁海中学担任国语教师。这所中学是当时中共宁海临时县委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基地。在此执教期间,柔石参加了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1928年,柔石出任国民党宁海县教育局局长,在掩护党的秘密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同年5月,中共宁海县委组织了著名的“亭旁暴动”,后被国民党重兵镇压,学校被查封,不少进步师生遭通缉。柔石积极掩护宁海党组织负责人转移后再度来到上海。

44.jpg

1928年5月底,中共宁海县委领导的“亭旁起义”失败,宁海中学被查封。柔石为了探求更有意义的人生,离乡去了上海。这封信是柔石在出走途中所写

正是这一系列的往来交集,尤其后来到沪后在鲁迅的引领下,在冯雪峰等人帮助下,柔石实现了从同情和倾向共产党到加入共产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根本转变。可以说,是五卅运动唤醒了柔石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由此,柔石的文学思想和革命追求发生了巨变,他的内心看到了“新的光阴”和“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