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打莲湘的起源及传承创新

2016-12-09  作者:吴克勤

  口述:吴克勤

  采访:康晓芳

  整理:康晓芳

  时间:2015年7月18日

  莲湘是将艺术、健身和娱乐完美结合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欢腾跳跃、热闹非凡。它能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又能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增添民族文化气息,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廊下莲湘起源的传说

  “手拿莲湘往前走,天南地北任我游;唱的人间不平事,自编自唱自解愁;莲湘本是南山竹,内藏多少多少愁;家破人亡闹水灾,卖艺要饭沿门求;大街唱了小街唱,又到这里唱春秋;东家的要把我留,西家又不让我走;不是小可夸海口,唱得不好钱不收。”

  “呃,哥儿们!有钱的,帮个钱场;无钱的,帮个人场。”

  莲湘在我们廊下历史悠久,这里是金山地区莲湘活动起源的地方,有史可查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早在100多年前,廊下地区的人们就以竹为道具进行体育活动,既健身又愉悦精神,即使年过70岁的老人身体还很健康,走路不用拐杖。据《廊下志》记载,早在1935年,廊下沓里村(现勇敢村6组)就已成立由民间艺人王金法组织的10余人的莲湘队。

  我是廊下西片中联村人。当时不知道廊下东片沓里村已有莲湘。我最初看到打莲湘,是在八九岁时,也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苏北灾民到江南逃荒,他们要饭时有表演打莲湘的,自演自唱,没有音乐,只有铜钱发出的声响,因此那时也叫打钿响。

  1949年,我在平湖的一家南货店当学徒,店附近有解放军的营地,部队文艺队经常排练节目,有打腰鼓,有吹号子,还有打莲湘等。我和店中的几个伙计经常去看,觉得打莲湘挺新鲜好玩,就学着打,有时晚上回到店里还要打,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打莲湘。

  1950年,我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白天给小学生上课,晚上给夜校的学员们上课。上级要求学校组织文艺队,我就成立了莲湘队,教夜校的学员们打莲湘。因为莲湘活泼轻快,节奏感强,击打声响遍四周,能营造喜庆欢乐的气氛,又能催人奋进,逐步成为娱乐大众的集体舞蹈,一般是边歌边舞。后经过发展,凡遇佳节喜事,均有莲湘参与,以助年节喜事,娱乐祥和。

  1952年春节,我们的打莲湘节目在吕巷文娱汇演中被评为优秀节目。乡亲们一听到莲湘铜钱声,就知道莲湘队来了,还拿出年糕团子热情招呼。廊下莲湘一开始动作有4节,到1952年发展到9节,到60年代发展到14节,音乐主要以《四季调》《拥军花鼓》为主。

  “文化大革命”期间,莲湘销声匿迹。粉碎“四人帮”后,莲湘恢复了活动,又被全镇男女老少所喜爱。

  由此可见,廊下莲湘历史悠久,其功能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健身活动,人们以竹竿来锻炼身体;一种是民间的祭祀舞蹈,主要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王金法组织的莲湘队的表演;还有一种是在秧歌中的表演,具有娱乐性、欣赏性特点,主要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中丰村、中联村一带莲湘爱好者的表演。

  莲湘表演形式可分为一人独舞、两人对舞和集体舞三种。其中集体舞是现在莲湘舞表演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越来越受人们喜爱的文娱形式,分为台上和台下表演。台上为舞台艺术表演,大多为群舞,包括莲湘舞,表演唱。其表演为迎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故在编排的过程中规范动作的打法,加大舞蹈表演时的蹲、拧、跳、颤、踢、奔、跃等动作幅度,进行重新组构和舞蹈形态再造,成为源于民族文化但又能被人们接受和认同的现代莲湘舞蹈;台下为秧歌形式表演,包括广场舞、团体操,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场面就越壮观。

  在莲湘舞蹈的发展史上,廊下小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数十年的传承,莲湘已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学校开设了莲湘课,将之普及到每个学生,凡是廊小毕业的学生人人会打莲湘。

  莲湘舞成为“一镇一品”特色活动

  莲湘舞蹈在学校的普及,推动了这项艺术运动的发展。据了解,每逢廊下小学重大活动,总有莲湘的舞姿。学校把打莲湘作为一个特色活动编入学校的兴趣小组。学校将莲湘与现代舞蹈、游戏玩耍和队列操结合起来,创造了舞莲湘、劲莲湘、耍莲湘和队莲湘。学校还将莲湘和礼仪、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把莲湘有机地融入少先队活动中,给莲湘增添了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

  历年来,廊下小学莲湘队取得了许多佳绩。在金山区第一届艺术节开幕式上,廊小莲湘获演出奖;在区第一届、第二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学校打莲湘分获一等奖和优秀奖。20世纪90年代,上海电视台报道了廊下小学的打莲湘活动;校莲湘队在上海市少年儿童“喜迎奥运,快乐迎新”活动中汇报演出,获得了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上海市学生舞蹈节金山区选拔赛中荣获小学组表演舞第一名。学校还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编写了校本教材《打莲湘:廊下民间艺术》,第一次用文本形式记载历来口传耳闻的廊下莲湘,为廊下莲湘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学校,我们镇还将莲相作为廊下镇“一镇一品”,在全镇普及和推广,后被列为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廊下镇党委和政府将莲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传承与发展规划,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打造莲湘品牌。

  中央电视台对廊下莲湘作了现场报道,提升了廊下莲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廊下镇原生态情景剧《姚府娶亲》也将莲湘的元素融入其中,向人们展示出廊下莲湘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巧妙地给廊下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文化资源。

  廊下镇还策划举办首届莲湘文化节,给莲湘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每年的莲湘文化节都能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近千名百姓参与。另外,每年两次“三下乡”活动中,百姓不仅能在宅基地头上看打莲湘,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出。

  除了大型节庆活动,廊下还相继举办莲湘邀请赛、莲湘文化论坛、莲湘故事征集、莲湘服装道具创新制作大赛等。现在全镇小到七八岁的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会打莲湘的近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1%。

  新农村,新莲湘,新生活。目前,莲湘已成为廊下全民健身特色项目,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广,从村到街道,从机关到学校,老、中、青、少一起上,形成了“大家一起来打莲湘,一起来健身”的独特风景。

  我们这批老的莲湘队员,有空便会去看看镇里、村里、小区里的打莲湘,也有时被请到莲湘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导工作,生活很充实。每当看到莲湘在我们廊下镇慢慢发展起来,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带来快乐、健康,也是非常开心。对我们这样的农村老人来说,这也是一笔精神财富。

  特别是近两年,打莲湘成为我们镇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游客,连农家菜馆、宾馆的生意都好了起来,推动镇级、村级、家庭经济齐发展,我们真是从心眼里感到高兴。感恩党的政策,感恩政府的支持,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廊下镇对莲湘的创新发展

  廊下莲湘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和发展。已经收集整理出的14节莲湘操,是多少年来廊下人民心血及智慧的结晶。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廊下莲湘在不断推陈出新。莲湘棒的材料、色彩、结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一开始的原始竹竿变成现在的竹竿、木棒、金属杆;色彩越来越漂亮;从当初的两槽发展到现在的四槽、六槽、八槽,铜钱也越来越多,击打抖动时,声音就更加清脆、响亮。莲湘的动作也在不断改进变化,从开始简单的几个动作演变成14节系列套路,到现在的系列莲湘,形成了独特的廊下风格,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莲湘。莲湘表演的人数从最初的一人,发展成多人或数十人乃至上百人打,形式从一人打发展到两人对打、多人互打、群组轮打,甚至团体操式的群团打。

  随着舞蹈元素的加入,打莲湘的艺术性不断增加,更趋向舞台化,并具备了鲜活的时代感。打莲湘者,由开始穿生活便服发展到统一服饰,如大花对襟衣、民族戏服、小围兜、头巾等,服装的颜色多为大红、大绿、大黄的纯色,乡土气息甚浓。莲湘音乐从简单的哨子口令、锣鼓、二胡伴奏发展到现在用音乐伴奏。伴奏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民间小调发展到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动听优美的现代乐曲,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和谐社会的歌颂、追求和憧憬。

  莲湘音乐一般按照舞蹈的形式分慢、中、快三种节奏,多数以2/4、4/4节拍为主。一般采用篇幅短小、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北方地区秧歌曲牌或民间小调,此类曲子节奏感强烈,强音明显突出,节拍规则整齐,音乐紧凑,有较强的推进性。莲湘的音乐大多属于单歌式,即用一首民歌曲调演唱多段歌词。一首莲湘调有时可以填上不同内容、不同情绪的歌词,碰上字数不等的句子,往往用上衬词“啊、啊呀、哪、哎哟”等来协调词曲的搭配。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春歌》《拥军花鼓》《人民翻了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了莲湘最通用的伴唱曲。现在一般都采用热烈、欢快、喜庆、动听的曲子,更能表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和谐社会的歌颂、追求和憧憬。2007年10月1日起,廊下镇镇歌《廊下好春光》也成为莲湘最重要的曲子之一。

  近两年来,我们廊下人民紧扣时代脉搏,运用现代意识,创造出了许多在内容、形式和精神上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系列莲湘。

  舞莲湘。莲湘中有机地增加和发展一些柔美欢快的舞蹈动作,使动作更加细腻,舞姿更轻盈优美,节奏更明快流畅,成为一种婀娜多姿的舞莲湘。

  劲莲湘。莲湘中有机地增加和发展一些节奏感强的舞蹈动作或武术动作,或京剧亮相等动作技巧,动作幅度较大,表演时更奔放潇洒,气势更豪放粗犷,成为一种雄健刚劲的劲莲湘。

  耍莲湘。莲湘棒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眼里,与其说是莲湘道具,倒不如说是一件有趣的玩具,如孙悟空的金箍棒。莲湘与游戏、玩耍有机地结合起来,玩出趣味,玩出花头,玩出智慧,玩出健康,成为一种童趣盎然的耍莲湘。

  其他还有诸如队形莲湘、唱莲湘、诗歌莲湘、小品莲湘、快板莲湘、故事莲湘、互动莲湘、家庭莲湘、礼品莲湘……应有尽有,形成了浓厚的莲湘系列文化。

  廊下镇党委政府重视莲湘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创新。尤其是近三年,更是将此项工作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组织工作上,成立廊下莲湘工作室,建立莲湘顾问团、莲湘研究员队伍、莲湘传承人队伍、不同年龄莲湘表演队等四批莲湘专业队伍,为莲湘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专业技术的支撑。在阵地建设上,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生态园分别设立了廊下莲湘室;建成了莲湘广场,在莲湘广场内有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的雕塑《莲湘之恋》;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和户外小广场,经常性开展各类打莲湘活动。在资金保障上,认真贯彻实施打莲湘“一镇一品”五年规划,建立廊下莲湘保护和发展基金,把莲湘文化的发展列入政府实事项目,采用财政拨款、社会募集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资金落实。目前为止,社会共募集资金5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50万元,每年政府投入莲湘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

  在发展莲湘衍生文化上,廊下镇还开发了莲湘广场舞、莲湘健身操等莲湘衍生文化,加强对莲湘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和有关莲湘的文艺作品创作,创作了莲湘故事、莲湘情景剧、莲湘小品,出版了《廊下莲湘》文化丛书等,提高了莲湘的影响力。

  我们廊下莲湘发展到今天,要归功于不断创新。创新给廊下莲湘赋予了时代气息,使廊下莲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新让廊下莲湘成为熠熠生辉的特色文化品牌。

  莲湘是廊下人民的荣耀。可以这样说,廊下人民与莲湘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莲湘必提到廊下,谈起廊下文化必想到莲湘。莲湘是一门集多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已成了廊下文化的主要象征和标志,我们廊下几乎所有的隆重热闹场合都有莲湘的舞姿。另外,莲湘娱乐健身的观念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接受、参与莲湘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2年来,莲湘就像春风一般,吹到了廊下每一个喜欢它的角落,并急剧向邻近乡镇乃至整个上海和全国传播。追忆莲湘,浮想联翩。有道不尽的莲湘欢,有抒不尽的莲湘情,有说不尽的莲湘乐,有讲不完的莲湘喜……丰富的莲湘话题、有趣的莲湘逸事、快乐的莲湘活动令人流连忘返,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