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岛优势发展创汇农业

2016-12-09  作者:沈俊周

  口述:沈俊周

  采访:杨兴 陆卫

  整理:陆卫

  时间:2015年8月28日

  20世纪90年代,崇明县根据自身条件,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取得了一些成效。那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亲历了当时崇明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创汇农业的过程,见证了创汇农业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虽然时间已过去了20多年,如今崇明各方面的情况都已发生了不少变化,但创汇农业对推动当时崇明经济的发展,还是具有独特意义的。

  创汇农业是一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的经济系统。它是一种专门围绕出口创汇目标,组织生产与加工各种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换的一种“贸工农”外向型农业。

  发展创汇农业,主要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装备,同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灵活的家庭经营等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从而纳入社会化专业生产体系。这个生产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各种名优特农副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规模生产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形成一个高技术、新品种、多种类、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益、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外向型农业生产体系。创汇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及其生产手段的改造和推动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所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农业、振兴农业的极端重要性,这为创汇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崇明县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充分利用崇明海岛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

  创汇农业初具规模

  20世纪80—90年代,崇明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发展创汇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创汇农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创汇农业在崇明就有了长足发展。创汇农业品种,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方面有芦笋、蔺草、甜玉米、食用菌、香料油、丝瓜络、脱水蔬菜等多种。

  1988年,崇明县农产品外贸交易额就已达4064.2万元,比上年增长78.7%。1989年又比上年增长51.5%。芦笋被誉为“蔬菜之王”,崇明县从1980年就开始引进。1989年,播种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亩,全年共采收到鲜笋49.45万斤,加工成品罐头197.67吨,出口创汇143.75万元。蔺草是编制日本人喜爱的“榻榻米”的原材料,我们从1986年就开始种植,1987年收获面积仅有63.36亩,1988年发展到400多亩,创汇20万美元。1989年,种植面积已突破千亩。甜玉米也是我们崇明主要的创汇农业产品,1986年由绿华乡种植,1987年开始在崇明岛东部种植,面积从1987年的721亩发展到1989年的4700亩,1989年总产达2058吨,出口创汇68万美元。

  进入90年代,创汇农业发展方兴未艾。1991年,蔺草种植主要分布在合作、江口、新民、合兴等乡以及县良种繁育场,面积288亩,产量171.8吨,产值25.4万元。加工成出口产品榻榻米2.06万条,创汇5.2万美元。甜玉米主要分布在绿华、汲浜、陈家镇等,面积5334亩,加工成外销产品,创汇35万美元。丝瓜络主要分布在海桥、港西、大新、港沿等乡,面积1067亩,出口创汇44.5万美元。1992年和1993年,崇明的出口创汇农作物主要有蔺草、甜玉米、丝瓜络和芦笋等。1994年和1995年,创汇作物除了上述4种外,还有药材和蘑菇、平菇等食用菌,创汇额进一步增长。在这两年,白芦笋合计创汇20.4万美元,丝瓜络创汇310万美元,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700多亩。以后几年,创汇农业品种又有了增加。1996年和1997年两年,创汇农作物增加了出口大蒜,面积在800多亩。1998年和1999年两年,特色经济作物还增加了西甜瓜、甘蔗和甜芦粟,其中西甜瓜种植面积有2000多公顷。

  进入新世纪,科技兴农继续助推创汇农业发展。2000年和2001年,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重点,推进科技兴农合农业创汇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两年中,推广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7个,建设示范点56个。包括绿华镇建同村早冬瓜示范项目,建设镇早熟红梗芋艿示范项目和芦笋避雨栽培项目,三星、新河、庙镇实施的河蟹颤抖病防治技术,以及崇明白山羊杂交改良项目等。还有合兴的水仙球、绿华镇和县良种场的小西瓜生产、全县的鱼蟹混养、鱼虾混养、稻田养蟹等的推广示范,都取得了成效,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出口创汇。

  那些年,崇明创汇农业无论是品种、种植面积,还是出口创汇额,都在市郊处于领先地位。

  其次是创汇农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从主管局到乡镇,逐步形成了一支创汇农业领导、指导专线。陈家镇乡立新村等许多村级单位,还专门配备了创汇农业专管员。县计划、物资、供销社等部门对创汇农业都很重视,从计划、物资供应上给予创汇农业一定的优惠。创汇农业的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创汇农业的流通渠道不断巩固和发展,市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土产品进出口公司、粮油进出口公司、食品进出口公司、医药保健出口公司等,都和崇明建立了出口联系。陈家镇益民食品厂,裕安农特产品加工场等单位和部门,直接或间接同外商建立销售渠道。

  再次是创汇农业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农民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新民乡新风村张兴昌种植的2.33亩蔺草,取得平均亩产值1409元的好收成,这样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一下子使该乡的种植面积发展到500多亩。陈家镇乡立新村吴卫伦种植的2.6亩芦笋,平均亩产值达到2136.82元。当时,该村已经成为芦笋种植专业村。甜玉米、丝瓜络、食用菌等许多农产品,都以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着农民。全县主要几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以上。通过几年来的种植实践,农民已经逐步熟悉种植观念、生产技术等许多方面,接受了创汇农业这一新生事物,并使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一外在压力变成他们自觉、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

  崇明发展创汇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各部门特别是种植农户的艰苦探索和努力实践,崇明的创汇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从崇明的海岛优势和应有的战略地位来看,崇明当时的创汇农业,还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意改进。

  一是体制问题。崇明的创汇农业管理体制,大体上是将有关品种分别划归有关局和公司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使有关部门在管理与服务中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往往造成产、加、销脱节,责、权、利不明的状况。如主管蔺草生产的局,他们从种苗引进到生产技术指导,提供了整套服务,但蔺草的收购价格却由织席厂决定,大量的增值部分被厂方赚取,使局本身无经济实力对种植户实行扶持。主管甜玉米、食用菌等品种生产的局,他们对生产、加工、销售都予以管理和指导,但收购过程中却一定要用有关部门的收购发票,造成利益分成不合理。主管丝瓜络等品种的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肥料、资金,却难以列入有关部门的计划中去。

  二是价格问题。从国际市场看,崇明出口的农产品,一直是稳中有升,没有发生大起大落的情况。但从国内市场来看,农产品价格却一直很不稳定。特别是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品种,生产期间蔬菜价格内外贸差别极大,集市价格甚至高于外贸部门收购价格的1倍以上。大量货源流向集市,外贸部门就很难收购到。由于地区间的比价不合理,也致使崇明许多可供出口的农产品外流。据有关部门反映,香菇在采收旺季有50%外流,淡季则高达70%以上。外贸公司扶植起来的丝瓜络,每年收购一直不能完成计划。而外流丝瓜络竟有2吨左右。在农产品不同产品比价上,由于那几年粮食大幅度提价,而创汇品种提价幅度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汇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技术问题。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技术指导还不能适应创汇农业全面发展的需求。拿芦笋来说,茎枯病的防治问题,尚无一整套严密的技术规范和有效措施,一旦有病情发生,农民往往束手无策。1970年,竖河乡芦笋面积曾发展到150亩,但后来由于大面积发生茎枯病,致使农民基本无收益,至今一些农户还是谈“病”色变。现在这个品种在该乡已很难推开。而农户方面,从栽培、采收到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也都有需要提高的地方。特别如食用菌、丝瓜络、生瓜的产量不稳问题,亟待有关部门研究总结出科学的操作规程,以达到稳产高效的目的。

  进一步推进崇明创汇农业发展的策略

  创汇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只是要付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要提高对发展创汇农业重要性的认识,统一各行各业为创汇农业服务的思想。在我县现行的分品种划归有关部门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尤其要强调这一点。我们要把创汇农业看作是对农业的深度开发,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认识到创汇农业的发展既为国家换得大量外汇,又为农民务农致富创造良好条件。这样,就会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我认为,部门之间不能片面强调部门利益,而是要服从、服务于创汇农业的总体发展,着眼于整体利益,着眼于发展创汇农业的大局。我们要想方设法支援创汇农业的发展,并把它列入对县级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内容。我觉得县计划部门应给创汇农业继续开绿灯,在所需物资、肥料、农药等供应上予以优先,并且不得移作他用。在县财政还不宽裕的情况下,也要挤一部分资金扶持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

  其次是要理顺创汇农业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网络。县外经办应该健全职能,切实履行起创汇农业的区划、信息、技术、协调、管理等相关职责,置创汇农业于科学严密、有职有权的管理之下。在县政府的领导下,为解决部门之间矛盾和产前、产中、产后脱节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解决创汇农业一次性投入大、产品外流及风险问题,逐步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应适时地建立创汇农业发展基金。我县创汇农业发展基金的来源可以包括:财政拨一部分,或者将在创汇农业上所征到的特产税转入,银行无息贷款,经营部门的让利,生产者的以丰补歉,加工部门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有关外商投入。在这样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强大的资金服务下,可以调控产品的收购价格,解决外流问题;可以扶持初次投入,解决惜本问题;可以减小生产者风险,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第三是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创汇农业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崇明极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海岛优势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近年围垦的大量土地,一般开发利用率在50%—60%之间,有的甚至还不到30%。在当前治理整顿的大环境下,县、乡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充裕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开发垦区,直至安家落户,发展创汇农业。县农业部门在制定秋播规划时,应采取倾斜政策,鼓励创汇农业向专业户、专业村,甚至向专业乡发展。乡政府在土地调整、服务体系、资金扶持等方面,更要直接起到调控作用,激励创汇农业发展。

  第四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一方面,各级组织在种、养、加、销上做好服务,确保农户按合同种好、加工好相关作物;另一方面,还应教育农民强化合同意识,珍惜各行各业支持创汇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促使农民自觉遵守购销合同。有关部门应该经常总结表彰守合同讲信誉模范户,并用完善合同条款的办法制约农户将农产品自由外流。

  只要把上述工作做好了,那么,相信崇明县的创汇农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从崇明县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发展定位等方面看,发展创汇农业肯定是一个方向。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汇农业也应与时俱进,创新转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