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城:马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6-12-06  作者:姚顺兴

  口述:姚顺兴

  采访:陆卫

  整理:陆卫

  时间:2015年6月9日

  回顾20世纪90年代马陆经济从低迷到再次崛起的历程,是很有意义的。我作为那个时期马陆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当时马陆镇干部群众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创办希望私营经济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使马陆经济走出低谷的日日夜夜。

  上任于马陆经济低迷时

  马陆镇位于上海西北郊,是嘉定区的中心城镇之一。当时镇域面积约5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万多,外来人口6万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陆的生产在上海郊区各乡镇一直处于先进行列,粮棉油一直高产稳产,只是那时马陆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陆镇经济进入了乡镇企业崛起的亦工亦农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马陆成为市郊第一个亿元乡,乡镇企业发展名列郊区各乡镇前茅。后来,经济一度出现了低迷,但不久就重新焕发活力,在整个90年代继续领跑郊区经济,这主要归功于这段时期我们大力发展了非公经济。到2002年年底,马陆镇已拥有三资企业600多家,私营企业5200多家,非公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93%。

  1995年,马陆镇被评为中国乡镇之星,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9年至2003年,马陆镇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镇和上海市“六好”镇党委,国家级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可别看那些年马陆取得的这些辉煌,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一些内外部的原因,马陆经济曾出现过一段十分低迷的状态。1990年、1991年、1992年,连续3年,马陆财政出现赤字,年终机关工资发不出,农民分红都没钱。在这个时期,时任嘉定区委书记的孟建柱找到了我。

  那是1990年8月,当时我还在嘉定区乡镇工业局任党委书记和局长。既然是工作需要和领导的信任,我也没有推却的理由。我只向孟书记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时间”。我觉得要重振马陆雄风需要时间,至少要五六年,甚至更长。“好啊,就是8年、10年也要支持你搞。”孟书记说。结果,这一干就是10年,确切地说,是10年零4个月,终于使马陆经济再次驶入了快车道。

  寻找一条适合马陆的发展之路

  如何使马陆经济尽快走出低谷,重振马陆雄风?我和镇党委一班人都在苦苦思索。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一下子让我有了方向。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有道是“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我想,这个“青山”就是发展。但发展首先要统一思想。于是,我和党委一班人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精神的基础上,在全镇上下开展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且整整持续了半年。通过这次讨论,马陆的发展思路更清晰,发展信心也更足了。我在当时的全镇共产党员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咬定青山不放松,重振马陆雄风!”还当场送给全镇党员一副对联:“时时不离经济工作为中心,刻刻不忘重振马陆之雄风”,横批是:“卧薪尝胆”。要发展的认识一致了,但怎样发展?当然可以有许多途径,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我们的发展思路是,要充分利用马陆这块“风水宝地”,变“投资”发展为“引资”发展。我们认为,高负债未必高产出,少负债未必不发展。与其举债发展一家,不如筑巢引凤造福一方。最后,我们确定的方针是:低风险发展,多元化壮大。具体说来,就是从1994年起,每年社会总产值净增20亿元;集中精力、财力,大手笔搭好经济发展大舞台,吸收国际资本、国内集体资产、国内民间资本汇集在马陆,同时,改制镇属资本,勾画马陆经济发展的新框架。这样的一个新框架,其实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三大资本五个轮子一起转,并驾齐驱的局面。

  说我们马陆是块风水宝地,不是空穴来风。打开地图就会发现,马陆地处江浙沪长三角15个城市群中间,地理位置优越。我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穿越境内;204国道越境而过;宝安公路直接连通宝钢和大众汽车两大中国著名企业;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南翔编组站近在咫尺;现代交通四通八达;同时,它背靠国际大都市上海,时时接受上海经济和文化的辐射。这些都说明马陆确实是一块宝地,马陆应该腾飞!

  于是,一座以吸引国际和国内资本为目标的经济园区“希望城”诞生了。从当初几个人、几十万元资金起家,后来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逐步从小到大越办越兴旺。希望城成立后的第二年,嘉定区就有3个乡镇也紧跟着办起了私营城;之后五六年,全区各街镇都创办了私营经济城,后来发展到全区共有33家私营经济城。私营经济城的模式像星星之火一样在全上海发展起来。全市创办了不下几百家私营经济城。

  受“希望集团”的启发

  那么,为什么这座私营经济城取名“希望”呢?

  那是在1991年,我担任马陆镇党委书记的第二年。我从内参上看到一则信息,四川新津县刘永好、刘永行等三兄弟从1000元钱起家,先搞鹌鹑饲养,后搞饲料企业,取名希望饲料公司。因饲料质量好,农民争相购买,几年下来赚了几千万元,公司也迅速扩大为集团公司。我想,既然一家私营企业能办成功,那么,干脆办一座私营经济城,把几百上千家私营企业集中在一起,既有规模效应,又能相互促进,岂不是更好吗?当时,我已敏锐地预感到私营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将是富国富民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我当即把内参给了当时副业公司总经理看,并要求他们去四川把希望集团请到上海来发展。

  1992年,听说四川希望集团派人来上海寻求合作与发展,这真是天赐良机!我马上派人想方设法找到他们,请他们来马陆考察、洽谈合作。最终,我们在土地、厂房、设备入股方面以最优惠的条件与他们签了约。希望集团占70%的股份,马陆占30%股份。如此优惠的条件,让一些人看不懂,说我是不是被希望集团收买了?但我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引进他们的经营理念、核心技术和品牌市场。结果,半年时间后,总投资1000万元的上海希望饲料公司就赚了800多万元的利润;第二年超过2500万元利润。来购买饲料的车辆排起了长龙,马陆塘里堵满装运原料和成品的船只,银行也到公司摆起长桌收款,当时的景象真叫人激动。

  从1992年希望集团到上海办第一家分公司,到以后短短几年中在全国办了120多家饲料公司,希望集团到马陆投资并获得成功,让我和班子的同志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把希望集团的发展模式转化为马陆发展非公经济的模式,使马陆成为万商云集的繁华之地?于是,我和时任镇长项雪奎决定邀请区委书记金久余等领导一起来研讨,并一起到上海最早开办的青浦富民私营经济城和宝山私营经济城考察。

  当时提出支持私营经济发展是非常大胆和冒险的事。虽然,此前已有青浦富民私营经济区和宝山罗泾私营经济区,但其规模都不大。我们为什么会大张旗鼓地发展私营经济呢?因为我反复掂量过,改革开放了,我们经济发展的路子不能只有公有制经济一条道路可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不是讲思想再解放一点,发展步子再快一点吗?作为基层地方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全部搞自我投入、自我发展,而应由政府引导规划,企业投资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五驾马车”齐头并进,地方经济才会快速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特别是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应该是我们发展的主攻方向。

  1993年,我在区里召开的一次干部务虚会上,曾提出要引进六七十家外资企业来马陆投资的目标,大家听了很是惊讶。大家的反应也很正常,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要外资企业投资,另一方面中国人还要控股,是比较难办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还会牵涉许多的难题,如土地、厂房、劳动力、税收、“三通一平”等。一个项目往往要敲许多图章,花很长时间。所以,当时我提出要引进六七十家外资企业,大家都认为我是“狮子大开口”。但我们心里还是有底的,因为我们的发展思路是“低风险发展,多元化壮大”,主要是搭台,让人家唱戏。即使达不到预期目标,风险也是较低的。这一发展思路成了马陆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

  成功得益于领导支持

  马陆是上海乃至全国的著名乡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马陆,全世界有64位国家元首访问过马陆,无数干部、学生到马陆考察过、实习过、劳动过。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一直非常关心支持马陆,每年都要到马陆来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指导马陆的工作。我任党委书记10年零4个月期间,就有4任县委、区委书记蹲点联系过马陆镇,其中就有孟建柱(原嘉定县委书记)、冯国勤(原嘉定县委书记)、金久余(嘉定区原区委书记)等。

  正当我们构思建立希望私营经济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同志要来马陆视察。当时我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办私营经济城的设想要不要向邦国书记汇报,会不会有政治上、方向上的问题?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豁出去,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马陆干什么影响都会很大,汇报了,领导还能把关、支持,岂不更好?

  1993年7月24日,吴邦国一行来到马陆。在会客厅里,我边汇报工作,边看着邦国书记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样子,内心的顾虑一扫而光,马上转口汇报说:“邦国书记,马陆现在集体经济还可以,外资企业正在大力发展,我们党委、政府正研究准备发展私营经济,使马陆成为非公经济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大舞台,计划建立一个希望私营经济城。”吴邦国书记说:“好啊。”他肯定了我的想法,并意味深长地说:“上海的民营经济落后了,在全国是发展比较慢的,排在倒数第7位。是不是我们上海的计划经济体制太厉害了?”并说今后国家改革开放最终是让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都共同发展起来。他还说,可以划出一块土地来让私营企业发展,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创造条件把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为上海带个头,把上海的私营经济也搞上去。在场的市、区、镇、企业的领导都高兴地鼓起掌来。我乘机提出一个请求,请邦国书记为我们希望城题名。邦国书记欣然同意。我高兴地让人把事先准备好的文房四宝、长桌拉了出来。邦国书记欣然提笔,挥毫题字。当要写“私营”二字的时候,市委的一个同志提醒邦国书记说“私营二字就不要写了吧?”邦国书记顿了一下说:“私营二字不写没有特色,经济城多得很。”接着邦国书记还是毅然把“私营”两个字写了上去。在场的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意。正是他的这种胆略与远见,鼓舞着马陆人和希望城不断克服困难,茁壮成长。邦国书记的一幅题字,使我们思想更解放了,创办希望城的信心更足了。同时,嘉定区委也接连下发了3个重要文件支持希望城建设。

  老将出山,生机勃发

  希望城要办,而且必须要办成功,那么挑选哪位干部来干呢?我和镇长等一班人反复斟酌,终于想到了张彪同志。他资历深,经历广,1954年就是南翔区区委书记、区长,统辖着马陆、南翔、封浜三个地区。1957年撤区建乡,张彪是马陆乡第一任的乡党委书记。1957年整风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革职后长期在马陆基层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出任马陆公社党委书记,一直干到1984年调到崇明县任副县长,后任崇明县政协主席。1990年,张彪退休后,马陆党委、政府特聘他为顾问。他热爱马陆、了解马陆,长期工作在马陆,一心一意想把马陆经济搞上去,为的是使老百姓能够富裕起来。他搞农业机械化,搞乡镇工业,在全县第一家搞亦工亦农,使马陆的老百姓拥有双份收入。他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勇于开拓,是搞希望城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我和镇长找到张彪。我说:“老张,你的一生很传奇,几起几落,大部分时间都在马陆工作,为马陆集体经济呕心沥血,功不可没。马陆要加快发展经济,除搞公有制经济外,还要大力发展外资经济、私营经济,形成经济多元化的格局,使马陆镇经济超常规的发展。”老张一听精神就来了。他说:“过去我们拼了老命也要把经济搞上去,要让老百姓富起来,但是忽左忽右,运动不断,折腾太多,搞来搞去搞不大,搞不快,老百姓始终富裕不起来,国家也始终富强不起来。现在改革开放了,我看非公经济发展这条路可以走一走。”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不谋而合!“那就请您出山来挂帅,当希望私营经济城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我说。他沉思了一会儿:“我快65岁了,既然马陆党委、政府看得起我,还是当个副手吧。”我说:“董事长和总经理非你莫属,党委副书记王洪生同志担任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协助您工作,其他人选您自己选定。另外,给您50万元开办费,我担任希望城管理委员会主任支持您!”他轻轻地说了声:“好吧。”为了这承诺,他一干就足足干了15年,到80岁才真正退下来。

  张彪上任后,对希望城的前景充满憧憬。他全身心投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筹建班子、招募人才、制订规划。他一手抓希望城的硬件建设,迅速树立希望城的立体形象标准化的8平方公里园区、招商大楼、宽阔的希望大道、北欧风格的希望花园酒店等;另一手抓招商引资,开展人员培训,实行“一门式”一条龙服务,以人为本,明确服务是希望城的根本宗旨,诚信是希望城的精髓。就这样,希望城在边建设、边招商、边服务中发展壮大起来。

  建城二十多载硕果累累

  弹指一挥间,希望城已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希望城集聚了10396户的企业总注册资金237亿元。至2012年税收总额117亿元,平均每年完成税收5.8亿多元,自身资本的积累4亿多元,希望城的无形资产评估为8000多万元。

  希望城是私营企业的孵化器、推进器和壮大器,无数创业者到希望私营经济城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闯出了一条条创业者的成功之路。全国民营企业50强上海希望饲料公司,是第一家注册到希望城的企业,发展至今,年产饲料20万吨,年销售超数亿元。另一家全国50强民营企业上海用友软件有限公司,则是上海最大的财务管理软件开发公司,拥有用户6000多家,在上海的市场销售份额超过45%,行业覆盖率达100%,是上海地区唯一同时拥有ISO9001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2服务质量体系认证两张王牌的软件公司。

  希望私营经济城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又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他们在商海中历练了商德、才智和魄力,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中有上海市政协委员,有区政协常委、委员,也有区工商联副会长,有的还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不但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还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待业人员和进城农民的就业。他们积极回报社会,慷慨相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几年来,希望私营经济城有1000多家企业向社会捐资捐物达6000多万元。

  希望城本身就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雏形,它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政府对企业的方针政策可以通过它来传达实施,政府又通过它做到更细致周到、更人性化地为企业服务,真正体现了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理念。

  希望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功是市、区、镇各级领导支持、扶持努力的结果,更是马陆人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冲破思想禁锢,大胆创新的结果。抚今思昔,我觉得当年马陆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低风险发展,多元化壮大”的思路,不仅对当时嘉定以及整个上海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今天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型发展,也有着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