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建设、全力保障上海世博会

2016-08-05  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席群锋

  口述:席群锋

  采访:黄金平 许璇

  整理:许璇

  日期: 2016年3月18日

  【口述前记】席群锋,1956年11月生。原上海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工程建设处处长、市重大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9月,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规划部部长。2007年4月,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程部部长。2009年10月,兼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设施和环境管理部部长。亲身参与了世博会重大工程的建设与事务协调、运行保障。现任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距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已经五年多了,但现在回想起那段在世博园区奋斗的经历还是很激动。上海世博会的建设超越了一般意义工程建设范畴,是大型复杂群体项目的建设,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高速造城行动,造的是一座设施齐全、满足世博会使用并兼顾会后利用的世博新城。世博园区范围 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浦西1.3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工程单体建设项目有400多个,主体建设投资规模达197亿多元,单位达100多家,最多时建设人数达3万多人、200多个工地同时建设,而整个建设周期仅三年不到。

  2006年9月,我任市建交委工程处处长和重大办副主任,被借调到上海世博局担任规划部部长,进行规划协调。当时园区工程仅有浦东一条市政道路象征性开了工,动迁也才完成局部一块,整个建设进度非常吃紧,我就以市重大办的名义为一些建设周期长的大市政项目开工做推进协调。如地铁13号线世博大道站,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浦西工作井、22万伏和11万伏园区两岸的变电站等。2007年4月成立工程部,我从规划部调到工程部做部长,任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10月为园区开园所需,世博局成立设施与环境保障部,我又兼任设施与环境保障部部长。

  “三全”保障世博建设如期完成

  世博园区建设具有规模大、涉及部门环节多、参建队伍多、需求变化快、时间紧、任务重、量大面广的特点。我们感到,按之前的布局仅以上海世博土地控制有限公司(简称土控公司)为主实施、上海世博局工程部进行协调实在是势单力薄,这种体制和机制是无法满足办博要求的,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去指挥、领导和协调,才能形成好的建设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决定引入重大工程建设中比较常用的成熟管理模式到世博园区建设中,由政府来组织协调推进,有力调动各方资源。2007年10月成立了上海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协调全市围绕世博会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由副市长杨雄担任总指挥,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担任常务副总指挥,成员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浦东、黄浦和卢湾三区分管领导组成。

  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世博局局长洪浩兼任,丁浩副局长任常务副主任,我和土控公司的一位副总担任副主任。指挥部办公室就设在世博局的工程部,随着土控公司负责的主要项目划归过来,土控公司的相关人员也进入指挥部办公室。至此,我们开始全面负责世博会园区5.28平方公里范围内工程建设的统筹组织、指挥协调、投资控制、现场进度、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上海世博会的建设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史上建设时间最短的,与同时期的北京奥运会相比,我们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技术本身的难度。而我们的建设速度是小陆家嘴开发速度的两倍,创造了新的世界速度。我们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创造奇迹,除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支持,主要靠的就是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广大建设者的奋发有为,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组织优势,全力支持;二是参战人员,全心投入;三是参战单位,全力以赴。最终才能实现世博园区建设的高效、规范和廉洁。

  组织的全力支持。整个世博建设工程量大、面广、时间短,能够如期高质完成,组织优势是最大的保障。政府的全力支持,举全市之力乃至全国之力,体现了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借人借得到,碰到困难找任何部门,都会有人来协助。指挥部办公室的所有建设项目都要经过建设审批程序再开工,也有极个别项目在开园时还没来得及走完审批程序,那都是最后才临时增加出来的项目。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协调相关政府审批部门,取得了他们的极大支持,对于永久项目,请他们能够尽可能的一门式并联审批,突破了之前常规的串联式审批的限制;对于临时项目,在并联审批的基础上,再请他们派人入驻上海世博局到现场审批,并进一步简化流程。在工程即将完成试运行的时候,我们还请了一万名武警来世博园劳动、预演。武警帮中国馆压电梯,确保电梯运行的时候不坏,测承受能力。之后的184天,中国馆每天电梯上去接近五万人,自动扶梯没有出过问题。4月30号的开幕式,分两个地方举行,一个是在世博演艺中心举行开幕式,然后转场到室外庆典广场观看烟火表演。这个转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世博演艺中心里面18000个座位,一万个武警进去配合彩排,转场走一遍以计算准确时间。这些都是组织优势的体现。

  参战单位的全力以赴。世博建设涉及的单位数量多,有很多投资主体与建设主体,包括申通地铁、城投隧道、城市排水公司、自来水公司、国家电网、燃气公司、信息管线公司、文广集团、世博集团、土控公司等,还有自建馆的国家、城市和企业,周边相关区的外围配套工程主体单位,以及与建设后期交叉进行的布展和商户装修单位。这些单位以高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并配备精兵强将参与到世博建设中。

  参战员工全身投入。进入世博参与建设的员工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对他们人生来说,建设世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他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像上海世博局的同志大都来自不同的单位,有些有世博局编制,更多的是原单位借调过来的。大家为着共同的信念,全身心投入。记得2010年1月11日,按照4月20日世博会建设全面完工倒计时100天,我们指挥部办公室全体人员在世博轴10米平台召开了誓师大会,所有的项目部都立了军令状,确保完成任务。那时还有约10%的建安工作量待完成,压力还是很大。之后我们全面取消双休日休息,大家不仅毫无怨言,而且群情激昂、热火朝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主动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设。在世博园区近三年的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0万大军在园区参加过建设,最高峰的2009年底和2010年初,同时有3万多人在现场。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全身心投入,才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世博工地的劳动者工程部规范管理攻坚克难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工程部主要面临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建设规模巨大、建设周期极其短。本来在技术上不难的事情由于时间的紧迫难度加大。按通常情况,园区的所有项目基础设施、场馆、服务配套等至少要三年半的时间,但实际上,从2007年10月开始集中建设算起,到2010年4月初,工程全部完成,总共也就两年半左右时间。当中还包括之前的不少动拆迁和之后要交付布展和装修的时间。

  第二个难题是需求不明确。我们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技术处的负责人苏梅,是全部临时场馆的设计负责人,负责沟通设计院,这需要参展方有明确的需求。但是上海世博会的参展方数量众多,包括二百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等。很多国家确定来参展的时间先后不一,所以他们对场馆的需求一直不明确,设计院无法确定图纸。举个例子,美国馆迟迟未确定参展,直到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来华访问才确定参展并开工,如果这个时候才开始建设,时间是来不及的。实际上,我们在2008年就做前期工作了,美国政府授权一家机构代表美国政府与我们沟通,上海世博局成立了一个五人小组,专门跟美方谈判,了解他们的需求,获得了他们的建筑和布展需求,先进行前期工作,平整地块和进行地基处理等。

  第三个难题是需要协调的层面太多。有国内的、国外的,园区周边相关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部门等,千头万绪。如西藏南路隧道建设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件事,首先开工工作井,浦东工作井已经快建完了,浦西动迁还没完,因为江南造船厂还没开始动迁。2007年底,经与他们多次商谈协调,让他们一个车间先停工,把这个工作井的地让出来。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工程部自成立之日起,就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全体人员的拼搏奉献。工程部内部设有11个处室,包括技术处、工程处、合约处、综合处、配套处、协调处、安全质量处、材料设备处、科技应用处、设施保障处和环境卫生处等,这些职能部门主要负责面上各项目之间横向的协调和管理,并对世博园区内包括指挥部办公室和其他建设主体在内的所有项目提供支撑;我们内部还设有11个项目部,包括AB片区项目部、C片区项目部、DE片区项目部、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部、中国馆项目部、世博轴项目部公园项目部、浦东市政项目部、出入口项目部、水工码头项目部和交卫游项目部等,负责项目的纵向实施推进,从部分建设前期开始,到所有的施工管理,再到最后运营期的设施保障。这样条线清晰、分工明确、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对项目实施来说,强调的主要是效率导向,而非制约,指挥体系内部信息传递与交流扁平化,政令畅通,指挥有力。整个建设期间,我负责的处室和项目部每天协调会议有几十个,每天出的纪要有几十份,可见工作量之大。到了工程建设后期,我们现场会议变成了走路开会。在丁浩副局长领导下,办公室各处室负责人和各项目部负责人,一起走工地,走一个,看一个,走一个,现场直接拍板定实施方案。

  为确保园区这么多工程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指挥部办公室从成立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制度建设。一是编制“一纲九册”作为行动指南。指挥部办公室成立之初,内部人员来自各方面,新来乍到,虽然热情高涨,但不可否认,现状还是乱,主要是分工还没完全理顺、流程也还没完全理清,各种想法和做法还在磨合。为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我们决定编制建设大纲,由我作为指挥部办公室分管副主任来牵头,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具体负责,并请同济大学的科瑞工程管理公司派员协助进行资料收集和文字整理等文案工作。我们梳理项目的构成和分类、组织架构关系、总进度计划等建设相关内容框架,最终形成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建设大纲》,它是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结合工作实践需要,我们又组织大家编制了作为内部操作性规范文件,包括技术管理手册、工程管理手册、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手册、质量安全管理手册、材料设备采购管理手册等九本工作手册。这些手册中包含一系列管理办法,如技术档案信息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付款审批管理办法等,进一步理顺分工、规范流程。现在看来,这些制度既是世博会工程建设管理一线的理论指导也是实践总结。

  二是制度加科技,组织开展管理课题的科研攻关。由于上海世博会这样时间短、规模大、主体多、同时在建、复杂性高的群体项目极为少见,为保证管理有效,增加面上管理的可控性,我们请来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们来开展管理课题的科研攻关,探索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在世博园这个国际舞台上,如何用国际眼光来看待、用管理理论来解决中国大工程建设的问题。在市建交委的支持下,我们和科研团队还进一步开发了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数据集成的信息平台操作软件C3A,按照我们的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让所有的招投标、合同谈判、签约和付款等都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大家协同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公开度和透明度,为廉政建设加强了科技手段。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世博会建设独有的VIK高级赞助商设备设施材料采购管理模式研究、外国自建馆管理模式研究和世博园区直饮水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赞助商赞助的设备设施材料要用掉,实际上北京奥运会也有VIK的赞助,但好多没有做成功。因为确定赞助的时候,招投标已经结束了,工程也在实施中了,这个难度极其大,在我们这里做成功了。主要通过进行科学的测算、换算,折算到工程上去。宝钢赞助给我们4个亿的钢材,还有其他很多公司一些零星的材料,像西门子的电器等,VIK都做成功了。这等于赞助商赞助的实物我们用于工程上变现,这个钱上海世博局作为世博会的运营费使用。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助力世博会工程建设,也填补了世界工程管理理论的空白。

  三是抓好廉政建设,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党中央提出办一届干干净净世博会的要求,吴仪副总理在退休前来上海世博局检查指导工作时也一再嘱托,世博会的工程建设绝对不能出廉洁方面的问题。在世博局廉洁办博体系下,我们建立了指挥部办公室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制定了一套结合工程建设特点的工作规范和廉政建设规定。建设管理模式,明确项目经理双肩挑,签责任状。在工程项目签订经济合同时,同时签廉政协议,一旦发现廉政问题,立即按协议要求处置。我们抓关键环节,坚持公开招投标,在中国建筑建材网、上海市建管办招标网和上海世博局网站上公开招标信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服务采购等按制度流程报批,有些工程项目合同审核按流程要有上海世博局相关监管部门会签。我们还搞警示活动:一是定期发廉政短信给每一位员工;二是定期召开廉洁自律会议,请上海世博局纪委书记讲课、讲话、提要求;三是每个员工都要签廉政承诺书;四是请市检察院领导专题讲课,进行廉政教育;五是搞党建联建,合同双方共同抓廉政建设。

  另外,我们还请家属监督,指挥部办公室分别在2008年底、2009年底和2010年开园前夕,以慰问家属的名义,组织员工家属来世博局开会,参观园区建设工地,向他们通报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情况,让他们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然后要求家属珍惜参与世博建设机会,监督好自己的配偶或子女,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工、员工个个安安全全。

  工程建设凸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

  世博园中的建筑贯穿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低碳环保、科技创新。五大主体建筑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文化中心应用了许多绿色科技环保理念。世博中心在节能、环保方面堪称近年来新建筑的典范。它严格按照国家各项节能规范,对能源和水的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控制。整个建筑使用太阳能、LED照明、冰蓄冷系统、雨水收集等新技术,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级别认证——绿色三星建筑认证,完全是一个绿色的、环保的、节能的、生态的建筑。

  世博轴在设计中充分引入生态、环保和节能的理念,并大幅度采用环保节能新技术,如通过阳光谷及两侧草坡把绿色、新鲜空气和阳光引入各层空间;同时利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等。江水源和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同时使用在世博轴这一个项目上在国内也是首创,就是利用地表环境温度与地下土壤温度和较深的黄浦江水温度在冬天和夏天所分别具有的温差进行热交换,比如,地源热泵我们就巧妙利用了8000多根地下桩基,在其中大约2/3数量的桩里加了预埋管一起打到地下四五十米或七八十米深,把地下冷量或热量作为冷源或热源抽上来,这样不仅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而且除了抽水用电外,耗电量极其小,真正做到了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逐渐显现。

  共同沟、开放的街区等新理念在世博园区也有了实践。世博在全国第一个长距离大范围运用共同沟,共建了6.6公里长的地下管廊。这也是现在国家在推行的,将自来水管、电力、通讯等管线集于一体,置于地下管廊之中。当时煤气没有放进去,因为出于安全考虑,怕发生泄漏爆炸。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海绵城市也开始做了,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最佳实践区也是一个很好的国际性的生态城市、家居城市典范,建成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街区,这也是现在国家所倡导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很多地方地体现出来。

  中国国家馆的建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W-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喷涂了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夜色中的中国馆中国馆在外立面材质、颜色的选择上也是反复比较后确定,2008年10月市建交委科技委成立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组,在他们的支持下,项目团队经过10个月三个阶段的不断探索才得以实现。首先是选材质,在玻璃、有机材料和金属板中,通过1∶1外挂试样,考虑不反光和耐久性,选定了金属板;其次是选肌理,考虑光线下明暗反差不能太大,在打孔、镂花、铆钉外凸和灯芯绒断面等纹理中,同样通过外挂试样选中了后者;最后是选色彩,为了让不同位置的大面积红色看起来既沉稳又富有生命力,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色彩专家宋建明教授主导下,调配了四种一组的红色,通过工厂氟碳滚压技术上色到灯芯绒铝板上,挂到中国馆不同高度的部位上,就形成了如今端庄大气的“中国红”。

  四大战役进行设施与环境保障

  设施与环境保障部是2009年10月成立的,工作内容分直接管理和归口管理两方面。主要负责园区设备设施运营保障管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管理和水电气供应等综合保障管理。归口管理主要是各类场馆及水电气和物业的监管。成立之初,我们把工作目标作为庄严的承诺贴在了墙上:无设备设施责任事故、无重大媒体跟踪曝光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违背廉政承诺事件、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及时、电水气供应无间断、防汛排水无事故、垃圾清运及时率100%。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先后打赢了几大战役:

  一是垃圾清运战。从2010年3月底到4月初是布展高峰期也是工程收尾期,自建馆的大量建筑垃圾和各国展馆里产生的大量布展垃圾撒满园区各个角落。在世博会试运行前夕,上海世博局领导突然明确垃圾清运这项当时难度最大的任务也归口到我们部门。我们随即落实保洁队伍和保洁方案,组织人员进场。到了4月15日,由于安保等级升级,政府规定全市各工地的建筑垃圾禁止出运,全市迎世博,市区范围的工地都停工了,这样我们世博工地的垃圾也无法清运出去。我就请求杨雄副市长协调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及时解决外运问题,好在杨雄副市长关照市绿化市容局,绿化市容局长晚上过来陪着我加班,所有浦西园区的垃圾不好运出去的,通过隧道运到浦东来,从浦东出去。浦东环卫局的局长晚上也上班,坐镇指挥将垃圾运出去。由于运距太远,垃圾来不及运,新区环卫局领导非常支持,在园区外先搞个卸点,进行垃圾短驳,这样清运园内垃圾速度加快了。白天由于布展不方便清运,晚上车再开进来继续清运。从4月15日到4月底,这两个礼拜很难熬,终于在试运行和开园前将1万多吨布展垃圾清运完。

  二是加装小设施战。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的第一天,气温骤然升高达到31度,原有的遮阳伞不够,座椅、饮水机、垃圾桶和移动式厕所等设施欠缺,需要立即安装。我们白天制定方案、组织采购、准备工具和材料,晚上组织人员加班安装。5月4日开始,从外国自建馆开始,在排队处上方搭建凉棚。由于世博会历史上没有安装遮阳棚的先例,一些外国参展方担心影响展馆的整体效果,不同意在排队区安装遮阳棚,我们就从参观者角度出发,多次与参展方沟通,调整遮阳棚的高度和式样,取得他们的支持。我们首先选了德国馆,德国馆一开始也不太接受我们的观点,后来我们做通了工作。整个园区一批一批都安装上遮阳棚。7月份天气更热了,为了解决参观者在遮阳棚下仍然很热的问题,又在棚下装配了壁挂式电风扇、蒸发式冷风机和高压水喷雾等设施;为了解决晚上排队的照明问题,加装了照明灯;为了解决游客在热门场馆如沙特馆等长时间排队的问题,我们又加装了座椅。在最炎热的两个月,我们还在排队的遮阳棚下放冰块来降温,每天早上五点钟到奉贤的制冰厂里面去排队拉冰块,为了保证供应世博,制冰厂还停止了对一部分客户的供应。整个世博会运行期间,我们指挥部办公室小的建设没有停过,先后加装了6000多顶遮阳伞、6万多个座椅、516个饮水龙头、8400多个垃圾桶和废物箱,为70多个展馆排队区加装了8万多平方米遮阳棚,在大棚下安装了127台冷风机、43台喷雾机、约6000个喷雾头、2300多台电风扇,每天为76处供应100到1300箱不等的冰块,可直接在棚内降温5℃—10℃。上述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参观者入馆排队等候条件,提升了服务水平。

  园区加装的遮阳棚、休息凳三是厕所调整和保洁战。针对试运行期间,一些热门场馆广场附近厕所使用冷热不均、部分厕所排队时间较长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和增配。对一些不易发现的厕所,加多指示牌加大引导;对人流集中场所和热门场馆附近,先后增加了66个厕位,使得园区总厕位达到10967个。在增加厕所和厕位的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加强对厕所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确保使用率;在厕所的方便使用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也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对厕所的保洁力度,每天闭园后再进行深度保洁。通过这些措施,使厕所清洁无臭味、设施完好不损坏,确保了园区内厕所一般不排队,在40万人大客流时厕所排队不超过5分钟,在50万大客流情况下最长排队不超过10分钟。超过100万人次超大客流那天,我们部门全体人员都奔赴现场进行指挥调度,靠人工管理把部分男厕临时调整为女厕,用这种应急措施避免长时间排队如厕难问题出现,最终圆满实现了规划目标。

  四是空调保卫战。由于空调调试要有室外温度条件,而建设期时间实在太短,我们不得不边运行边供冷冻水边调试。值得自豪的是,园区没有一个展馆因为空调而闭馆。我们晚上调试,在相关自建馆一侧增装排污阀、更换冷冻水、增加扬程泵等,天天测管道水温,包括很多热门的自建馆,我们请来相关专家一起会诊、攻坚,有力保障了园区200多个场馆建筑安然度夏。尤其是6月2日,我们接到设施大修报告,拉脱维亚馆不慎将空调进水阀门井中的一个阀门损坏,造成该馆不能供冷,如不能及时修复就要闭馆,该国参展方异常着急。而换阀门要让能源中心停供冷冻水,会直接影响同一个地块的6个自建馆、11个租赁馆和2个联合馆的供冷,影响6月4日圣马力诺的国家馆日活动,真是“牵一发动全身”。我们迎难而上,多次召开专题会与片区部反复研究和细化方案。为缩短施工时间,我带领班子成员亲自到一线夜以继日地协调,在消防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施工单位的努力,终于在次日凌晨4点修复,恢复正常供冷,比原计划足足压缩了8小时,确保了第二天展馆正常开馆。

  我们奉献给了世人一场“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这是对我们千余个日夜奋斗的最好回报。我又带着团队开始从事后世博的建设开发。世博会已经结束了五年多,回想世博会建设和运营的那段经历,深深感到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具有的体制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能把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集合起来,进行最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动员,就会创造奇迹,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同时,圆满完成世博会的各项任务,除了靠管理靠协调,还有靠的就是人们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世博是一个出精神出思想的地方。那段经历我想每位办博者都会终生难忘。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