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贯彻落实

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要强调“中国特色”,但不能忽略“发展共性”

发表时间:2022-12-20 来源:上观新闻

12月17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海派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2022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学术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线上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益国,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教授分别致辞。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6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研究员指出,党的二十大科学描绘了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具有人民性、锚定性、实践性、创造性、世界性五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对我们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从时间维度、空间方位和超越维度提出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层次,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与核心要义。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提供了一种智慧和方案,但我们始终强调,各个国家应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这一点来讲,这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认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命题,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路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滋养,凝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十年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孙力从不要割断研究的思想谱系、不要遮蔽现代化的发展共性、不要丢掉问题意识等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整体性逻辑。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仁忠教授围绕在坚持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为什么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怎样在守正创新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

章忠民教授认为,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两手携手并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条不同于苏联式现代化和欧美模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注重克服欧美现代化过程中“无形之手”驾驭经济的失灵难题,又努力避免苏联现代化过程中“有形之手”调节经济的失衡倾向,把“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巧妙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施其长,实现携手共进。

在五个分论坛讨论中,青年学生和点评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研究、主要经验研究、价值意蕴研究、实践路径研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大家表示,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阐释和研究,担负起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会议总结环节,上海财经大学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曹东勃教授宣读了本次论坛的论文获奖名单。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的785篇论文,经过专家两轮严格把关评审,最终评选出35篇获奖论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7篇、优秀奖20篇。

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的师生参会。近2000人次收看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