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报告 
阔步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的徐汇
2022-06-20

  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中共徐汇区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建设创新之区、幸福之区、文化之区、美丽之区、法治之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为追求城区发展更高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功能

  徐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区域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跃升。

  (一)聚焦“科创绣带”,持续深化全球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

  徐汇滨江岸线长度达11.4公里,区域面积达9.4平方公里。2008年以来,通过土地成片收储、骨干路网建设、工业遗存保护性开发,徐汇滨江实现了从铁、煤、砂、油集聚的封闭“工业锈带”向开放式“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徐汇,在推动“工业锈带”变成“发展绣带”的基础上,加快集聚科创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描好“科创绣带”这个“点睛之笔”。

徐汇滨江全景

徐汇滨江全景

  为深化上海全球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徐汇紧紧把握两个趋势:把握科技回归都市的城市发展趋势、把握科技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紧抓新一轮科技浪潮,重点发展徐汇滨江、漕河泾开发区、枫林等区域,最大程度集聚科创要素、推动融合赋能、塑造创新生态,持续深化建设“科创绣带”品牌。徐汇区正式发布《关于打造徐汇滨江数字化转型示范带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四大产业,在徐汇滨江推动形成数字底座共享带、创新型产业集聚带、数字生活体验带以及综合治理创新带。数字经济方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徐汇全区共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577家。央视“5G+4K/8K+AI”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电金信全球总部、亚马逊云科技首个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以及腾讯、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相继入驻。同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形成政策支撑。生命健康方面,徐汇已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快徐汇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区域生命健康企业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发挥徐汇的临床资源优势,紧密对接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聚焦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院等领域,打造集临床、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链。

  五年来,徐汇区作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成果影响力、创新资源集聚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连续参与承办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贯彻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精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出年均增长超过20%。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落地,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获国务院表彰。徐汇全区共集聚各类科技载体150余家。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位列全国区域类城区组第二名。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主动对接科创板,提供全链条上市服务。区内澜起、泰坦成功登陆科创板,71家科技企业纳入市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

  (二)聚集徐家汇中心,努力推动老牌商圈转型升级

  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建设和打造,徐家汇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商圈。如何推动徐家汇商圈转型升级,在原有基础上再出发、再发展,成为徐汇区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的关键工作。2016年起,以徐家汇中心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工程推动了老牌商圈的转型升级。商圈推进了T20、太平洋数码二期、汇金六百、港汇广场、飞洲国际、东方商厦等商业体更新。

  紧邻美罗城的T20是徐家汇核心商圈二次改造的首个标杆项目。作为原西亚宾馆的改扩建项目拔地而起,T20通过空置地上一层的商办面积换取更为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以增加空中连廊及公共停车位的方式进行人车分流,大大缓解徐家汇地区人车混流的窘境。徐家汇空中连廊工程,是徐家汇商圈转型升级的又一重点项目。主要功能是串联区域内的商业体与公共开放空间,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中景观性、交通性和舒适性等特点,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生态空间。两期连廊共同连接美罗城、太平洋数码、东方商厦和港汇恒隆广场等重要商业体。分流、引导密集区域人流,整合区域商业资源;同时通过空中连廊景观设计,构建具备开放性、舒适性、体验性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区域商旅文一体化功能。一期项目于2020年建成,二期项目于2022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转型升级后的徐家汇商圈以“体验型消费、智慧型商务”为引领,发挥徐家汇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吸引国际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入驻,形成综合环境优越、总部集聚的综合性城市空间,成为体现徐汇繁荣繁华的国际商务商业核心区。

  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城市治理的“徐汇范式”

  徐汇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断增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徐汇范式”。

  (一)“邻里汇”工程,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综合治理

  在“十三五”期间依托邻里汇等载体构建徐汇美好生活共同体的基础上,徐汇区出台了《徐汇区关于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推进“邻里汇工程”的实施意见》,聚焦建设“美丽、温馨、活力、智慧、和谐”家园的基本导向,推动徐汇区社会治理从邻里汇本体建设向“邻里汇工程”系统治理模式的迭代升级。“邻里汇”的建设,是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为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补齐当前社区服务短板、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的积极实践。

  徐汇以“邻里汇工程”为统领,把“五个家园”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载体,推动“十四五”时期徐汇社会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持续建设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区。“邻里汇”突出体现了“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创新,小载体、大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家庭结伴、邻里结情、社区结缘的家国情怀,打造成为家门口的“党群站”“会客厅”“托老所”和“便民点”,真正形成“一汇多点、一体多元、一网覆盖,全时响应、全区联动”的徐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至2021年底,徐汇已建成20家“邻里汇”,覆盖徐汇区13个街镇的306个小区,形成了嵌入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体。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斜土路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考察,对实行社区医养结合、居家养老表示赞许。徐汇先后打造了天平66梧桐院、“绿主妇”、滨江建设者之家、“馨空间”公租房治理、“一网统管”智慧赋能等一系列自治共治品牌。

  (二)“三旧”变“三新”,持续推进城区有机更新

  徐汇区将老旧小区、老旧住房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问题作为建设人民城市、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突破口”,紧盯民生工程回应居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实施“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即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聚焦不成套职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房屋,徐汇区根据“可改、愿改、尽改”以及“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龙华新村、龙华西路90弄、斜土路1155弄、康健路100弄28号、天龙八期等改造项目。启动约14万平方米项目的居民意愿、方案征询。多项目叠加推进各类旧住房综合改造,打造梅陇九村、长虹坊等区域化改造示范亮点。按照进博会精细化管理要求,完成51幢、34万平方米高架沿线外立面整治。完成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约46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8万户。大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编制了《加装电梯群众工作指南》“红皮书”、《加装电梯操作流程指南》“白皮书”和《既有多层加装电梯运维管理指导意见》“蓝皮书”。对全区无电梯既有住宅单元进行排摸,完成近900个单元加装电梯意愿征询。

  打造软硬兼治的“新模式”,开展“美丽家园”行动。至2021年底,区内548个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端”,“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完成1203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新增或改造,完成3304台运行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完成1014台存在安全隐患电梯的修理、改造和更新,全覆盖开展2.7万幢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完成1万余套群租房整治,徐汇区982个小区全部挂牌“无群租创建示范小区”。完成1471处垃圾分类设施升级改造,创建380个“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小区。

  (三)科技赋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徐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期待,坚持科技赋能,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把人居综合环境作为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着力营造优雅的城区形态、优美的城市生态和安全便捷的生活空间。

  徐汇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区域单位和市民群众主动参与,构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启用区行政服务中心后,徐汇推动所有事项“一门受理”,作为唯一区级政府入选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深化二次改革,将83个部门专窗压缩为18个政府综窗,做优“一窗综办”服务体验,并要求每年都有新的提升与完善。“努力实现一网统管”全市先行。2017年下半年,田林街道率先启动智慧社区项目,成立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以“基于人,布置传感器;围绕事,再造工作流”为建设理念,全流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自2018年5月在田林十二村试点后,群组监管、孤老照顾、垃圾分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田林十二村依靠智慧社区技术开展垃圾分类的先进做法被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汇火线开发“汇治理”系统,上线口罩预约购买、小区风险提示、居家观察服务等功能。

  三、立足“海派文化之源”品牌,建设人文荟萃的卓越徐汇

  徐汇初步确立文化功能核心区地位,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创成全国文明城区,确立“海派文化之源”城区品牌,聚焦“徐家汇源”“魅力衡复”“艺术西岸”“古韵龙华”等文化子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向建设人文荟萃的卓越徐汇迈进。

  (一)汇善汇美,创成全国文明城区

  徐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2017年11月,徐汇区通过12年的不懈努力,以直辖市城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全国文明城区名单。2020年,徐汇区顺利通过验收,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区“二连冠”。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保障龙华烈士陵园实现纪念地与就义地整体连通,系统推进龙陵周边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现标准化居委文化活动室全覆盖,新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13万平方米。

  (二)梧桐深处,更新衡复历史风貌区

  徐汇通过“三减三增”,活化城市肌理,持续推进风貌道路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完成3.37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启动武康大楼节点城市设计提升工程,推进东平路、高安路品质提升和精细治理,黑石M+园区对外开放。自2018年实施架空线入地三年行动以来,累计启动实施了34条道路、约30公里,武康大楼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蜘蛛网”成功入地,清新优雅的建筑形象重现,成为网红“打卡点”。先后开放了巴金、张乐平、柯灵、夏衍、草婴等名人故居,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挂牌,推动“建筑可阅读”,策划开发30余条文旅线路。做精做深百年建筑、百年音乐、百年电影系列工程,武康大楼、黑石公寓成为网红打卡地,建业里、永平里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

  (三)艺术西岸,打造滨江文化品牌新地标

  徐汇积极实施“西岸计划”,推进美术馆大道建设,集聚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大剧院和油罐艺术中心在内的20余座高品质文化场馆。西岸美术馆和“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隆重揭牌揭幕,将徐汇滨江美术馆大道的发展推向新高。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该项目不仅是蓬皮杜中心在亚洲的首个合作项目,也是中国本土美术馆首次与法国顶级美术馆共同运营文化机构的一次有益探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暨上海总站、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落户滨江,培育了以艺术传媒特征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连续三年承办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美术馆大道国际美誉度不断提高。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更具活力,文化产业主要效益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徐汇区作为首批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区,2020年底获评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区。其中,徐家汇源、美罗城、衡复音乐街区荣获国家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四)全民体育,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标杆区

  徐汇区深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聚焦健康生活、推进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消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发布《徐汇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推动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驿站等体育设施建设。新建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个,新建市民健身步道14条、市民多功能运动场10处。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00余场次,涵盖40多个运动健身项目,参与人次超过20万人次。上海马拉松、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斯诺克上海大师赛、PDC世界职业飞镖大师赛上海站、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解放日报杯”上海市学生健身操舞大赛、长三角电子竞技大赛等顶级精品赛事成为宣传徐汇城市形象的体育名片。探索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体育人才。2016—2020年徐汇区累计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331名,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国际比赛金牌21枚,继吴敏霞、高磊、戴骏后,涌现出陈芋汐、李颖韵、罗帅等国际大赛冠军运动员。2017年,徐家汇地区被命名为首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9年,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80.7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000元,位列全市前茅。2020年,徐汇区获评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四、依托区域化大党建平台,凝聚大合力、构建大格局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继续探索、走在前头”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徐汇区以整体思维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的系统工程,立足红色资源丰富、社区形态多元、产业要素活跃、区域单位集聚等特点,紧扣全区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统筹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体系、平台、机制、功能、队伍“五大建设”,努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凝聚大合力、构建大格局。2017年全国城市基层党建“上海会议”上,徐汇有3个基层阵地入选现场考察点。2018年徐汇区率先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区)”。2018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徐汇区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党群服务站。

  (一)凝心铸魂,锻造“新思想引领”的精神主轴

  徐汇区始终坚持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根主线、一贯到底”,抓实“政治三力”,牢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经验智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区委常委会示范带头,完善区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等学习制度,创设“初心党课联盟”“新思汇”等学习品牌,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生动实践。主动对接中央交派上海的重大战略,复制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圆满完成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全区9万多名党员广泛开展理论大学习、接受精神大洗礼。有效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区委-街镇党(工)委-居民区党组织”的三级联动体系作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有序运转,有力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把回答好人民满意的答卷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依托徐汇“500米党群服务圈”,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引领功能,建好一个“云平台”,推出十条“初心路”,打造百个“实践点”,组建千名“宣讲员”,开展万人“先锋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研习汇”开放式组织生活,打造“初心党课联盟”,率先探索党课教育“供给侧改革”,有效覆盖党员群众100余万人次。

  (二)创新发展,构建“功能区党建”的品牌矩阵

  徐汇区坚持以区域化党建“大联动大发展”为抓手,打响“功能区党建”系列品牌。擦亮滨江党建“金名片”,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五年如一日扎根滨江一线,让建设者们感受到“他乡是故乡”的温度。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人民”,打造“人民城市”的鲜活样板。构筑楼宇党建“新地标”,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大厦等标志性楼宇党建,探索“楼智汇”新机制,党建引领“楼宇善治理、企业强发展”,开启人工智能党建新模式。塑造风貌区党建“风景线”,坚持以党建促风貌保护、促文化挖掘、促民生服务,强化风貌街区治理和品质提升,“66梧桐院”成为家门口的“最美党群服务站”。激活商圈党建“新动能”,在徐家汇商圈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7项举措,把党的组织融入经济脉络、网格单元、各类人群,全力助推新时代城市商圈建设。厚植园区党建“创新极”,持续创新以“徐汇区AI党群服务站”“虹梅庭”为代表的“两新”党建枢纽平台,创建全市互联网企业党建基地,为漕河泾开发区20万园区白领营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党建-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外景

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

  (三)强基增能,筑牢“党旗在一线”的战斗堡垒

  徐汇区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2016年以来,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全区基层党组织数新增700余个、党员人数新增1.1万余名,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战大考”中,广泛组建临时党组织、党员突击队,党建引领“联防联控”体系有序运转、有力应对。在“5+1+X”土地收储、旧住房改造、加装电梯等区域改革发展各类重大项目、重点任务上,广泛推行“支部建在工地上”做法,不断激发攻坚活力。着眼物业治理,全面实施“汇治理·美丽家园先锋行动”。结合实施“上海先锋行动”,以群众最关心的“物业治理”为切入点,实施“美丽家园十项先锋行动”。着眼人才需求,创新探索“公租房党建”,形成“党建引领、群团参与、社会协同、社区自治”的“公租房党建”模式。着眼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社区治理“领头雁”计划。高标准完成2021年居民区“两委”换届,完成“年龄降、学历升”预期目标。承办全市第一期“新时代好班长”居村书记论坛,在306个居民区党组织部署“开门一件事”,构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大集中、中示范、小沙龙、微结对、全覆盖”立体式教育培训体系。

  今后五年,是徐汇阔步前行的关键时期。2021年11月召开的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出以“卓越功能、卓越创新、卓越品质、卓越人文、卓越治理”为路径,以创新深化党建为引领,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的奋斗目标。徐汇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强化“四大功能”、服务“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战略牵引,以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核心动力,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基本保障,全方位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和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徐汇区委党史研究室 沈萍、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