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报告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长宁
2022-06-20

  长宁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长宁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宁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在党中央和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倾力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朝着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一、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长宁区坚持“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改革”的思路,对接服务“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不断强化“四大功能”,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中彰显优势和特长。区域经济稳中有进、健康向好,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强劲有力,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持续释放。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50亿元,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二名,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达到80.38%。

  (一)持续强化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以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标杆,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为原则,不断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发布并实施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1.0-4.0版方案,重点突出“八张改革特色牌”,主动探索“一照多址”“一证多址”、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验放分离、零等待”等举措。全区先后有6项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项目获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单项示范创建项目”。率先设立互联网审判庭,健全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长宁版的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明确10个领域42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坚持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努力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全面完成15项全市“一件事”试点项目。2020年,率先在全市梳理完成800余项区级管理事项,为全市推进“知识图谱”建设提供长宁经验。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筑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基石。2020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20条人才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区级审批权,累计办理2.5万件,居中心城区首位。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集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海外人才居住证办理、高层次人才服务等七大功能,综合服务优势进一步凸显。五年累计办理人才引进5102人,其中特殊人才130名,为区级外籍人才创设颁发“虹桥友谊奖”。2021年5月,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虹桥智谷”获评全国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城区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二)主动抢抓发展机遇,促进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临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制定加快推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提升航空服务品质与能级,航空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集聚全市60%的基地航空公司总部,联合利华、博世、江森自控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科大讯飞、爱奇艺的上海总部坐落其中,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等功能性机构落地。虹桥临空经济园区获批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进一步提升长宁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推动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赋能,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在线经济成为全区第一大产业,信息服务业营收约占全市五分之一,电商平台交易额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集聚4900多家互联网企业,美团点评、拼多多、携程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中国2019年互联网百强企业前20强。积极抢抓疫情倒逼下的产业转型变革机遇,2020年9月,长宁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高品质金融科技功能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区。推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一批重量级项目落地,虹桥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同仁医院。

  激发时尚创意产业新动能。持续推进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成为上海时尚之都的标杆性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和时尚创意人才的集聚高地。集聚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活动、企业、名人和品牌,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研发、设计、营销中心落地,2017年12月,成功举办国际创意城市设计创新论坛。2021年,获评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

  (三)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开放优势

  对接服务进口博览会,承载溢出效应。2018年,制定《长宁区关于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组织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进口博览会交易,现场成交意向金额位居中心城区前列。积极承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成立虹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联手区域内知名平台企业开设进口商品线上“直营专窗”。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做精做实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全市进口贸易集聚中心,打造长宁进口贸易新高地。涉外经济不断发展,集聚外资企业6600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75家。在疫情冲击背景下继续保持新增,体现外企在长宁发展的坚定信心。

  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机遇,2021年,制定《长宁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方案》,明确4大主攻方向和80项重点任务,推动一批改革举措、一批功能平台以及一批重大项目率先落地。与湖州、宁波、马鞍山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

45-1-虹开发全景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景

  二、激发时尚活力,全力提升城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实际,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区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社区治理凝聚人心

  积极探索基层协商。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宁区考察,对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为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基层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截至2021年底,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60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98条意见被采纳,架起了最基层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直通车”和“连心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写照和中国民主制度的生动实践。2021年,荣华居民区荣获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区、街镇(片区)、居民区(园区、楼宇)和楼组的党建服务中心(站点)四级服务网络,探索形式多样的党建引领自治共治方式,华阳路街道试点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标准体系,201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机制、“三建”融合、行业党建联盟等创新发展,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加强居民区分类治理,针对不同小区的特点和需求,实施社区治理“五大计划”,探索加装电梯服务中心、“AI+社区”、古北国际社区治理、老年宜居社区等36个社会治理创新“一街一品”项目。

  (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城区管理精品精细

  着力提高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2018年,研究制定《长宁区国际精品城区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与国际精品城区相适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推进市容市政、绿化景观、河道养护、城管执法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城区管理效率,推动城区管理服务更加精品精细。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推动城区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治理方案,比如疫情期间率先开发疾病预防控制智能化系统,率先试点防疫专页,在110非警情、防台防汛、生活垃圾分类等应用场景进行探索。

  不断深化依法治区。着力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不断健全完善依法治区工作体制机制,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打造平安长宁升级版,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蝉联“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区公安分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区检察院荣获“全国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区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10个街镇全覆盖成立基层法治建设委员会。

  (三)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城区面貌振奋人心

  攻坚克难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完成沿街“居改非”、户外屋顶广告和“五亭”整治。完善违法建筑治理机制,全区所有街镇及临空园区创建成为上海市无违建先进街镇、园区。大力开展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累计实施115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实现中山公园、虹桥、临空三大片区整区域架空线全面入地、全区主要交通干道架空线全面入地。

  精雕细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实现历史文脉保护、新型业态发展、生活品质提高同步推进,使长宁更具品质、更加精致、更有温度。2017年,出台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实施两轮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启动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等70余个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美丽街区”建设,“艺术愚园”“静雅武夷”“人文新华”“漫步番禺”美丽街区商旅文更加融合、更有温度、更具品味。愚园路街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10个街镇全部完成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行动规划编制。

  三、突出绿色宜居,全力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按照国际精品城区的标准,坚持精耕细作优化城区生态环境,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大力增加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建设绿色生态的美丽长宁

  加快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全面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在水体质量、大气环境、绿色亲民等标志性强、感受度高的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不断增添城区绿色,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43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和立体绿化,绿化覆盖率超过33.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4平方米,位居中心城区首位。持续优化水环境,区域内河道提前一年全面消除劣ⅴ类,达到地表景观水标准,联泾港、外环西河获评上海市“最美河道”,展现碧水蓝天、鸢飞鱼跃的城市“山水画”,市容环境市民满意度保持全市前列。2019年以来,6.25公里外环林带生态绿道、11.2公里苏州河长宁段慢行步道、3.7公里新泾港健身步道全线贯通开放,苏州河“生活秀带”公共空间、华政段滨河空间“一带十点”、中环桥下空间全面开放,群众能够更好地休闲游憩。

45-2-华政苏河步道航拍图

华政苏河步道航拍图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源头自觉分类为基础,以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特色,以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为目标要求,全过程、全区域、全覆盖推进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子。2018年,3个街道创建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超过55%的小区创建成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019年,成功创建成为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10个街镇全部创建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2020年,持续深化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资源化利用率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二)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

  打响融合发展的“长宁文化”品牌。优化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倡议并牵头建立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合作机制,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论坛、优秀原创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等。连续多年举办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世界音乐季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时尚文化活动,提供多样的文化“大餐”;“荷花奖”舞剧评奖、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等品牌显现;程十发美术馆、虹桥体育公园等市、区重大文体项目建成使用,全方位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获得国家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成功举办“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建筑可阅读”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大力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抓紧落实各层次合作办学,建设一批全市一流、富有特色的好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快乐教育。建成11个教育集团和2个教育联合体,支持市三女中特色办学,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挂牌附属天山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建设上外附中国际部,与复旦大学合作设立复旦中学哲学教育基地。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三好两优”系统工程,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获评全市首批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在队伍建设、布局优化、硬件提高、管理提质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增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更高水平的健康医疗需求。持续提升区域和区属医院能级,探索形成具有长宁特色的分级诊疗模式,与儿童医院等9家医院建立合作通道,同仁医院升级为三级综合性医院。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成功创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国家健康促进区。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城区复评审迎检,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紧急行动、齐心协力。发现并治愈全市首例病例,拉响了全市疫情防控的第一声警报。率先开发基于“一网统管”的疾病预防控制智能化系统,率先试点防疫专页,织密织牢防控网。2021年,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动态调整优化核酸检测流程、隔离闭环管理等保障机制,加强“一码到底”录入和运用。疫苗接种工作有力有序,取得全市“三个第一”的佳绩。虹桥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营造舒心安心的居住养老环境

  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以更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基础上,“抬底部”实施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优环境”开展精品小区建设、“提品质”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广覆盖”推进“家门口工程”等,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持续破解“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累计实施精品小区建设51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0万户,基本完成全区24.6万平方米、6300户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成立全市首家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截止2021年底,加装电梯累计开工452台、完工201台。

  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能级。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高质量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老年人床位拥有率持续位居中心城区首位,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安康的老年生活。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上线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率先打造综合为老服务“一卡通”,7个街道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2021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5.85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4岁,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四、深化“凝聚力工程”,全力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凝聚力工程”从华阳路街道起步,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突破,在凝聚中砥砺前行,成为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的品牌工程。2018年,以“凝聚力工程”25周年为契机,研究制定《关于奋力推进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实施意见》,推动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创新发展,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强化政治凝聚

  长宁区委立足长宁人文特色、区位特点、历史特征,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区内联合、区域统筹、自主承接的方式,创设“初心讲堂”学习教育品牌,打造多层次、全覆盖的党员学习教育体系。持之以恒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贯彻中央、市委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全力铸造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2018年以来,已经坚持举办“初心讲堂”4年,精心安排近40讲活动。2021年度的“初心讲堂”以“真学深悟百年路、凝心聚力启新程”为主题,以思政党课、朗读党课、故事党课、音乐党课等形式,精心安排20讲,深化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新思想,为推进长宁改革发展形成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组织凝聚

  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城市基层党建20条”精神,深化三级联动体系建设,区委作为“一线指挥部”负责整体布局和指挥协调,街镇党(工)委作为“龙头”负责统筹推进和抓好落实,居民区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负责组织动员和服务管理。完善街道社区“1+2”党建领导体制,推进社区党委实体化运作,配强配齐专职党群工作者,形成街道党工委把关定向、行政组织党组协调解决、社区党委整合资源、居民区党组织组织发动的工作格局。深化拓展多层次、扁平化、融合式区域化党建,做实长宁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分会、专委会,完善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细化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深化“双向认领”“双向服务”机制,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服务凝聚

  探索更多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色、充满时代活力的新途径、新方式、新载体,更好服务群众、凝聚民心。“六个有”主题党日得到中组部肯定,实现全区33个党建责任工作片区185个居民区全覆盖,获评第三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完成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呈展内容优化调整,打造“家门口”的新思想学习实践阵地。统筹推进居民区、机关、国企、“两新”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开展第七轮居民区党建“金银奖”和第四轮“两新”组织党建“五星奖”评选表彰。

  (四)坚持以价值认同为根本,进一步强化文化凝聚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方面,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长宁全社会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团结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市民修身作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市民修身主题活动,继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广泛开展以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榜样力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感召群众、激励群众。着力打造愚园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党建共融体,系统展现基层党建特点、城市更新重点、历史文脉亮点,使中山公园区域成为展示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记忆的先锋地。充分发挥《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各级党建服务中心等家门口学习阵地功能,着力打造党员学思践悟新思想的主课堂,努力做到党性教育直抵人心。

  今后五年,是长宁区在成功实现深度转型关键一跃的基础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长宁区将围绕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战略机遇,加大力度落地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提升枢纽功能,推进“五型经济”;奋力打造更具创造力的智慧之城,大力实施“3320”(3区、3带、20个数字专项)数字战略,全力建设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数字生活示范引领区、数字治理最佳体验区;奋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宜居之城,全力推进更加富有品质的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全力实施更加富有成效的整区域城市有机更新,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奋力打造更具凝聚力的人民之城,更加注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改善,更加注重推动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更加注重推动城区能级全面提升。征程再启,长宁未来可期。

  (长宁区委党史研究室 王佩娟 彭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