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报告 
开启全面建设 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闵行
2022-06-20

  闵行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比学赶超、攻坚克难,为建设现代化主城区奠定雄厚物质基础、构建科学治理框架、谋定关键战略布局,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推动闵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突出“一南一北”战略引领,创新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闵行区位优势显著、产业体系完备、科创资源丰富,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5%;财政总收入达890亿元,年均增长5.4%;区级财政收入达330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投资累计完成500亿元左右,实现五年翻一番。

  (一)加强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打造闵行创新创业高地

  着力抓机遇、促转型,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涌动,保障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高起点开局。通过落实《闵行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闵行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意见》《闵行区关于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实施意见》等,聚焦重点,注重品牌服务和企业主体培育,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1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63家,上市企业41家。3家组织、2位个人荣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比例达1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5件。

  “大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已建成50多万平方米科创载体,集聚了零号湾、交大科技园、飞马旅等10多家孵化载体,与红杉资本等合作的各类创投服务机构超300个,各类专业化市场化科创服务机构和平台近百个,科创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等主导产业,打造产城融合体,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逐年上升,2020年在全国综合排名第11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53家。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落户闵行,上海联合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正式启用。2017年10月,荣获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称号,根据《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上海形成国际技术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东部辐射源,推动长三角技术转移协同发展。2020年12月,全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达到311项,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318.49亿元,同比“十二五”期末增长 309.9%。

  (二)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总面积48平方公里,处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总体布局中“一核”的中心位置,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主战场。根据市委《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区委制定《闵行区关于聚焦虹桥商务区积极参与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方案》等,围绕“提升核心优势、深度产城融合”发展主线,全力实施“南北联动,双核辐射”空间发展战略,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一批高能级的重大项目在闵行相继出台或落地。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主力军、主战场和主引擎,闵行跑出了“加速度”:设立自由贸易帐户、放宽外资准入、离境退税、外籍人才永久居留和子女就学等政策,聚焦生物医药、法律、人才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政策。近9000家企业陆续落户,其中外资企业500余家,产业集聚初具雏形,核心区已引进永恒力、科施博格、梅塞尔等1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城卫、德宝汽车、骏地设计等14家内资企业总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高能级功能性平台陆续投入运行。虹桥前湾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示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新文创电竞中心、信达研发总部、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等优质产业功能项目加速落地,初步形成总部经济集聚,生物医药、国际商贸、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平台的空间、招商、服务优势充分发挥,已集聚瑞士中心、新加坡企业中心、中欧国际合作促进会等代表性贸易及投资机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平台和主体。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与扬州、嘉兴、宣城等城市签订合作协议,推进长三角城市展示中心、国际商务人才中心、电商集聚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促进长三角资源联动共享,不断提升服务辐射功能。

图为鸟瞰上海虹桥商务区

图为鸟瞰上海虹桥商务区

  (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能级

  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推动“一网通办”改革,促进营商环境加速升级。338条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在全市首创“企业之家”服务工作站。成立全市首个区级上市企业联盟,大力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行政服务体系实现革命性再造,形成了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高效办事的工作机制。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现“全市通办、全年无休”,开设新办企业“一窗通”,实现开办企业“一站式、当天办”。2020年以来已推出两批共15项“一件事”试行清单,“一网通办”逐步从“多部门、多窗口、多平台”的模式,转变为“进一门、进一窗、进一网”的模式,营商环境有效提升。

  不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聚焦“4+4”等重点产业,做强“闵行制造”,做优“闵行服务”,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园区高能级、特色化发展,持续提升闵行开发区、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发展能级,加快推进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等特色产业板块打造发展新亮点,着力提升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为核心,莘庄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九星商务区、南方商务区、剑川路商务区协同发展的“一核六极”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坚持推进低效用地盘活,持续推进市属企业老厂房,吴泾、闵行老工业基地等资源整合、转型发展。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能级,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优化消费、投资和出口结构,提升“五五购物节”影响力,做大“闵行购物”,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挥投资、出口稳增长积极作用。

  二、强化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居闵行

  立足区域实际,紧贴群众需求,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软实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推动城乡功能和形象精彩蝶变

  加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虹桥城片区单元规划、浦江新市镇总体规划等获批。虹梅南路高架、嘉闵高架南二、北翟路高架等一批高快速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浦江线、15号线投入运营,全区路网密度达3.77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许浦村在51天内拆违57.7万平方米,成为闵行区乃至上海“五违”整治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区域内拆违走在全市前列,无违建先进居村(街镇)”创建率达100%。建成外围排涝泵闸9座、雨水泵站10座,防洪能力全面增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2018年革新村成为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之一,相继成功创建革新村、同心村、民主村等一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以强化“村民发动、村民参与”为主的芦胜志愿者模式、以“规范民房出租管理”为抓手的马桥模式、以自留地集中归并、推行统一管理的和平模式等长效管理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得以推广,革新村、芦胜村等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累计创建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24家、面积7799亩,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8-2020年在上海乡村振兴综合指数测评中排名第一。启动“高品质美丽街区”创建工作,推进莘庄镇黎安片区、华漕镇纪王街区、梅陇镇南方商务区建设项目和七宝老街标杆街区建设项目,已打造4个区级示范区域、6个示范道路及6个示范街景。

  (二)加快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88%,PM2.5年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全区中小河道全面消除黑臭、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区域水环境全面好转,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区。

  在土地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衔接、贯通、活力”为主题,进一步致力于城市绿道的建设,整合零散运动休闲空间,将绿道与宜居生活相连接,打造特色鲜明便捷可达开放共享的环社区型绿道。全区共建成绿道230公里。2020年在古美路街道建成全市首条环社区绿道,现有古美、江川和紫竹、新虹、浦锦、浦江等环社区绿道63公里。浦江郊野公园(一期)等建成开园,公园总量达126座,外环生态专项(梅陇段)等绿地建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市领先,生态廊道和一般公益林建设面积分别达1088亩、5624亩,森林覆盖率达18.3%,绿意盎然的环境品质初步呈现。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以源头自觉分类为基础,餐厨湿垃圾分类量、厨余湿垃圾分类量、可回收物分类量、干垃圾产生量保持“三增一减”,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三)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加强基层建设,持续加大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大联动”体制机制建设,夯实网格化全覆盖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居村前端管理、街镇综合管理和区级监管服平台。

  加快社区治理智能化体系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应用系统”“社区云”“云邻里”等信息智能化系统综合应用推广,落实“阳光村务工程”全覆盖。深入推进居村减负增能,落实精简居村行政事务和台账报表等减负措施。加快构建分层分级、上下贯通的邻里中心服务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和“两新”资源下沉。进一步推动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共治交融互动格局,实现邻里中心建设城市化地区“一公里”服务半径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香樟家园”“一号里”模式全面推广。协同治理“田园模式”全面推广,加强协同治理软件管理机制建设,提高雪亮工程、智能安防赋能水平,全区平安小区协同治理“四项十条”规范标准基本全覆盖,分级预警评估机制常态化运作,各类矛盾及时有效化解,110报警类总量下降60%。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初信初访化解率达100%,历史积案攻坚化解超90%。

  三、夯实民生保障,破解顽疾,建设人民群众幸福家园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政策供给和服务保障力度,统筹推进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

  着力把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保持在68%左右,实施50件民生实事项目,深化破解“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惠及千家万户。深化邻里中心建设运营,推进闵行特色的“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和旧住房改造力度,动迁安置房竣工面积208万平方米,筹措公租房4800余套,筹措新增租赁住房6.5万余套,新增共有产权房受益家庭3400户。改造旧住房面积5400万平方米,惠及57万余户居民。全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探索创新加梯工作“四统一、四批量”闵行模式,在西郊龙柏公寓、万源新城等小区成功试点批量加装和整体装配式施工,全区已累计培育成功5个批量化加装小区。

  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50所,成立交大附中(闵行)教育集团、华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等7大教育集团,成功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智能科技助力教育减负提质,闵行从教育大区迈进了教育强区行列。落实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目标任务,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初中强校工程和特色高中建设取得新进展。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质资源共享覆盖率实现80%,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8%,推进义务教育阶段130所学校课后看护全覆盖。

  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等落户闵行,三级医院总数增加近一倍,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基本建成,完善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位居全市前列,获得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激励区”称号,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优化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累计新增养老床位近5300张。

  (二)打造闵行文化品牌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新增文化设施超22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设施超39万平方米,区博物馆新馆、宝龙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城市书房、文化客堂间等小微文化新空间在市民家门口建设开放。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ATP1000上海大师赛、上海合唱节、浦江戏曲节等文体品牌持续打响。输送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实现闵行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闵行籍视力残疾运动员获东京残奥会女子铁饼金牌,打破残奥会记录。持续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挖掘好闵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浦江二小中共地下联络点”等一批红色地标,编创《飞跃七号桥》等红色原创剧目。推出闵行“红色、绿色、橙色”三条特色消费线路,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聚焦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和文化艺术五大文创产业领域,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内政务新媒体矩阵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今日闵行”客户端入选全国七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之一。拓展在抖音、B站、喜马拉雅等新媒体的科普宣传,建成“青春正当时”科普体验馆,获批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区”。

  (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闵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常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注重实效,以全国直辖市提名城区年度测评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

  通过文明城区建设常态化,成功创建一批市、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高质量推进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建成“1+14”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543个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119个“益空间”。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64.4万。打造“闵理宣讲”“闵理修齐”“闵理故事”等闵理系列品牌,深度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和“中国好人”。

  四、坚持民主法治,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支持人大、政协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闵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力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梯次培养得到加强。“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示范效应进一步放大,“创先争优”“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人,位居全市前列。

  城市基层党建有力推进,在创建“一核三化三圈”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的基础上,2017年印发实施《关于闵行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行动纲要》《关于加强闵行区基层党(总)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5”大系统、“15”项工作举措的城市基层党建行动纲要,统称“515领航工程”,主动打破体制、领域、行业的藩篱,统筹整合各领域党建,“严”与“实”的组织体系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2名党员、1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党组织。在全市首创“红色物业”,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定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主体的“1+3”行动方案,形成居民区党组织创建标准、业委会评估标准、物业服务评价标准等3类创建指标,全区所有住宅小区100%启动创建。进一步理顺物业行业党的组织体系,组建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盟、物业联合党组织,持续抓两头、促中间,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重点矛盾社区动态排查机制,加强了“红色物业”底板管理,建成全市唯一的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

图为闵行城市基层党建515领航工程

图为闵行城市基层党建515领航工程

  聚焦虹桥商务区,探索实践“枢纽党建”,以党建创新带动发展创新,努力打造与国际开放枢纽相匹配的高质量党建示范新高地。创新枢纽党建、产业链党建、网格化党建,高站位抓实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

  (二)稳步发展民主政治

  区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职尽责,围绕“全过程民主”开展积极探索创新。围绕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监督和民主协商,提出一批高质量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探索推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政协“亮就亮吧”等特色品牌。支持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桥梁作用,七宝镇人大作为首批上海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优化工作架构,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形成广泛的信息采集网。

  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深化“结对共建、合作共赢”调研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围绕“一南一北”发展战略、“五型经济”等建言献策,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空间”示范阵地建设、港澳台、侨务等工作深入推进。

  工青妇等群团改革持续深化。开展当代工匠选树活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引领全区广大职工争当发展主力军。强化团员青年基础教育与思想引领,动员广大青年融入发展大局扎实建功立业。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做强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智慧监管·云中心”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推进街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制定基层行政执法赋能体系,落地全市首批街镇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完成“七五”普法,启动“八五”普法,拓展融媒体普法阵地,推动全民普法触角向基层延伸。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三)强化正风肃纪反腐

  制定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施方案,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制定“四责协同”机制向基层延伸的工作意见,完善廉情抄告回告等制度,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探索“四项监督”统筹协调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新格局。坚持政治巡察定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党组织建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巡察监督作用。第六届区委任期内实现区管单位和居村党组织巡察全覆盖,党内监督进一步强化。建成全市首家廉政文化馆。

  2021年11月,中共闵行区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开启了闵行全面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新征程。闵行全区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记初心、牢记使命、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比学赶超、狠抓落实,善作善成,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努力创造闵行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加快建设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闵行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闵行区委党史研究室 范文卫 汤建英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