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报告 
努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的虹口
2022-06-20

  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中共虹口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视察虹口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市委历次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积极开创新时代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局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虹口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牢牢把握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北外滩开发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抓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集全球智慧,全力推动北外滩开发建设,努力打造上海“中心辐射”的新引擎、引领带动南北发展轴线的“新地标”、新时代都市发展的“新标杆”。

  (一)“控制性详规”获批,逐步完善规划体系

  组织架构不断健全,建立新的北外滩街道,成立北外滩开发建设办公室,推动北外滩行政区划与功能区划相统一,统筹全区力量,着力推动征收与规划同步谋划、规划与土地出让同步推进、土地出让与项目建设同步计划,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设立项目总控机制,推进建筑总量为840万平方米的北外滩新一轮规划落细落实,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成功出让91号地块,未来将建成480米浦西新地标。2020年,《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获得批复,新一轮开发建设启动,按照规划,将形成“一心两片、新旧融合”总体格局。集聚专业力量,组建北外滩开发建设专家委员会,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和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开发,形成二层连廊、中央绿轴、地下空间、产业功能、精细化管理等专项规划。

  (二)精品项目迭出,持续提升功能品质

  积极打造一流品质的精品项目,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上海最高双子塔北外滩来福士、浦江金融广场、星荟中心等高端商业商务载体陆续投用。加速推进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项目、虹口港东岸贯通提升工程,配套实施北外滩示范区高标准全要素市政市容提升工程,推进北外滩地区“绿化、彩化、亮化、美化”,着力营造承载高级别、国际化的会议会展和博览交流活动的环境空间。推进“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国客码头880米岸线向市民开放,滨江驿站、滨河驿站建成运行。推进虹口港两侧“世纪长廊”景观提升工程和山寿里区域文化商业项目招商引资,串联北外滩滨江、苏州河滨河、虹口港沿岸的景观资源、文化资源,努力打造聚集人气的魅力水岸空间。

  (三)能级全面提升,不断扩大全球影响

  加强宣传推介,先后成功举办中外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北外滩全球宣介会、外资商贸企业圆桌会议、2020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等重量级活动。世界会客厅于建党百年之际正式启用,相继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等高规格外交外事和人文交流活动,北外滩已成为世界观察上海的窗口、上海链接世界的枢纽。2021年11月3日至5日,成功举办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逾千家媒体竞相报道。汇聚八方英才,面向全球选聘北外滩集团职业经理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提供顶尖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新一轮规划公示后,与高瓴集团、青山实业等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对接洽谈和项目合作,引进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30余个。北外滩的显示度、关注度和投资热度不断提升。

北外滩2

北外滩

  二、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始终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六稳齐抓”,着力推动经济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四个论英雄”发展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出台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业园区三大实施意见,聚焦发展“五型经济”,着力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814.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预计1200亿元,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的108.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5.23亿元。亿元楼达到33幢,亿元园区达到9个,月亿楼达到2幢。

  以金融、航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结构不断优化。财富管理高地品牌全面打响,积极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核心承载区,加快北外滩金融港、上海金融科技园区、金融科技联盟等重点载体建设,集聚金融企业19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万亿元,公募基金总数超过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航运总部基地功能不断夯实,集聚各类航运服务企业近4700家和功能性机构41家,全球前50位的船公司有12家在虹口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连续八年在北外滩发布,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式落户。创新驱动成效凸显,抢抓数字化转型先机,率先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和“5G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推动5G全球创新港开港,积极打造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华为上海代表处等功能平台落地运营,引入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集聚5G+企业360余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推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在北外滩落地运行。现代商贸繁荣发展,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75万平方米,北外滩来福士、瑞虹天地太阳宫开业至今人流如织。

  (二)当好“金牌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紧密对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出“合议核准制”、食品经营“一证多址、证照联办”等创新举措,被国务院表彰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成效明显地区。推动“千人访万企”常态长效,建立覆盖区、部门、招商分中心三个层面的深化服务企业机制,全面推行楼长制、园长制,让“有事找楼长、找园长”成为虹口特色品牌。加强制度供给,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优化北外滩营商环境九条举措、“11+2”产业扶持政策和“1+4”企业扶持政策,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三)成立三大功能区,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完善功能区开发体制,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整合重组。创新完善功能区开发体制,成立南中北三大功能区管委会,改革区属国企体系,探索形成“管企联动、功能区的事情功能区办”。稳妥落实好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街道管理体制,开展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统筹优化事业编制资源配置,完成公务员套改及职务职级并行,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团改革等各项工作,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提升城区软实力

  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不断优化城区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文化三地”建设,城区软实力持续提升。

  (一)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初心使命更加坚定

  中共虹口区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对党忠诚牢记于心、实践于行。制定实施《2020-2022年虹口区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各类学习教育中,打造“书记”要对“书记”说品牌活动,开展“澎湃100”党课大比武,全区2534个党支部全覆盖开展“一个支部一个故事”,将党员学习教育融入基层党建大格局。全面推行家园党建,严密组织体系,划小做实党小组,做到与居民小组一一对应,在全市首创举办居民区党小组长示范培训班,努力实现每幢居民楼都有党的组织、每个门洞都有党的工作、每名党员都在社区发挥作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总支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若干意见》,为居民区党总支赋权增能。创新开展青年“进物业、进业委会、进小区”工作,为小区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围绕北外滩开发建设、旧区改造等中心任务,将党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分领域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各领域党建,优化区域化党建体系。在楼宇、园区、商圈、居民区等建立党群服务站的基础上,打造市民驿站、滨江驿站、白玉兰党群服务站、旧改基地党群服务站、北外滩建设者之家等示范性党群服务站,推动“1+8+550”(1个区党建服务中心、8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50个党群服务站)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让党旗在虹口高高飘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开发“支部i生活”小程序,全覆盖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层层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形成年初签约明责、年中讲评督责、年底述评考责、岁末线上评责、日常调度强责的责任落实闭环。

  (二)对标精细极致,城区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从“一窗受理”到“一口受理”,再全面迈向“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所有事项线上“一表申请”、线下“一窗领取”,新设市场主体当天可领照,在2019年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中居全国县(市区)第六。现已实现“一网通办”办理事项1400余项,审批事项100%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全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持续完善“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城区管理模式,建立区、街道两级城运中心,打造综合巡查、综合执法、综合监督三支队伍,做实城区精细化管理闭环,努力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治理目标。聚焦数据汇聚、场景应用,积极打造楼宇园区数字底座和北外滩CIM数字孪生城市,推广智慧城管治理模式,全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居委会“全岗通”工作机制在全市得到推广,坚持“技能通”“服务通”“治理通”三管齐下,优化“日日清”约请制度,构建问题解决“直通快办”机制。统筹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探索楼宇园区党群服务站“全岗通”,实现物理空间融合、工作力量融合、服务项目融合,发挥最大效能,更好服务党员群众。积极探索“区块链+社区生活服务”新模式,实现居民生活服务订单可追溯、服务数据可记录、服务需求可匹配,高效精准地为居民解决生活需求。切实做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民心工程,充分发挥“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专业指导作用,在全市率先探索以江湾镇街道逸仙小区为代表的整小区加装电梯模式,以曲阳路街道运一居委为代表的整居委成片加装电梯模式,累计完成立项及双公示281台,竣工103台。强化党建引领,鼓励基层首创,坚持“一个街道一面旗帜”,持续擦亮“小小区合并”“三委联合办公”等特色品牌,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打响“文化三地”品牌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虹口“文化三地”的重要论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先进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在交相辉映中激发创造活力,在世界文化交融激荡中绽放独特光彩。2018年5月3日,虹口区委、区政府召开文化发展大会,下发《关于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决定》,明确了虹口文化强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等27条内容。出台《关于全力打响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扎实推进“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建设和“虹口记忆”工程。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一批纪念设施在完成改扩建或展陈提升后,重新开放。建党百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布展提升后展陈面积扩大一倍,展陈路线进一步优化,建成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新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连廊、红色足迹年轮大道等,形成崭新的红色文化矩阵,与中共一大、二大纪念馆共同创成国家5A级景区。虹口区率先完成上海市首批重要红色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标识设置。连续举办全国首个鲁迅文化周活动。精心组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举办“潮涌百年——虹口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百年中共党史中的著名犹太裔国际友人”特展、“红色光影的初心启航”左联电影展映月。开通红色专线巴士,开设红色站点,方便群众观展和实地体验红色场馆场景。加强党史研究和文艺创作,组织编写《虹口百人百故事》《中共上海市虹口区百年历史大事记(1921-2021)》《激荡百年——中国共产党在虹口图史》《热血——虹口英烈故事选》等党史资料。创排左联题材舞台话剧《浪潮》,被纳入上海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创排上海首部沉浸互动式红色文化情景剧《青春为祭》。

中共四大纪念馆

中共四大纪念馆

  虹口区还充分挖掘开发利用“文化三地”资源,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社会深入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制定《虹口区打造全域“大思政课”的工作方案》,全新发布十条“大思政课”学习体验线路,全面打造百个“大思政课”场景,大力培育百名虹口红色传讲人,通过讲好千场思政课,达到万众受教育的效果。同时,虹口还结合城市更新、空间重构,潜心打造“城市会客厅”系列,如将鲁迅先生举办的木刻讲习所旧址打造成“社区会客厅”,把原先在其中办公的居委会内部空间改成会客厅,倡导“沉浸式办公”,丰富“全岗通”内涵,为基层减负增能。

  四、牢牢把握民生需求导向,进一步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将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坚持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发扬“三千精神”,有力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

  创新工作方法,深化“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工作模式,强化“三个组团”推进方式,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加快旧区改造进程。大力发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开展“千人大会战”,坚持“支部+项目”“圆桌会议”“七步工作法”等工作方法,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全过程记录管理规定》,不断提高旧改工作精细化水平。五年累计完成旧区改造76个街坊、118.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3万户。2020年和2021年征收户数分别超过1万户和1.5万户,不断创造虹口旧改纪录。完成北外滩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旧改任务。坚持“留改拆”并举,因地制宜推进复合改造、拆落地改造、加层改造、扩建改造、“一平方米马桶”改造、公用部位改造等模式,努力实现保护历史风貌、改善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机统一。高标准完成各类旧住房修缮1000万平方米,创新开展“美丽家园+”系列工程,并从2021年起制定“旧住房修缮三年行动计划”,每年计划实施不少于200万平方米改造,力争2023年实现全区老旧售后房小区“美丽家园”全覆盖。

  (二)建设“家门口”的服务站,市民驿站实现全覆盖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虹口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关怀,让虹口人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信心。虹口积极打造群众“家门口”服务站,建成覆盖全区的35个市民驿站并实现全年无休,满足群众事务办理、日间照料、助餐就餐、看病配药、文化休闲、社区服务、党建群建等各项需求。“市民驿站让群众更有获得感”项目荣获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创新展示项目”。

  构建“家门口”“管家式”“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升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项目,顺利完成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创建“认知症友好社区”,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对困难群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扶工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18个紧密型学区集团,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0家标准化家庭医生诊所建设。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着力做好创业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型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就业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深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形成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累计新增租赁房源7085套、代理经租房源10877套。中心城区最大保障房基地彩虹湾大型保障性住宅项目完工。

  (三)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区域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体系长效常态运作,推进湿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两增一减”,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打造上海首家“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着力破解老城区垃圾分类难题,涌现出宇泰景苑等创新典范。获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2019、2020年连续两年在全市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跻身三甲,全区八个街道全部创建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垃圾分类“新时尚”在虹口蔚然成风。

  全力做好文明城区创建和进口博览会保障,统筹推进“美丽街区”、景观照明提升、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六无”创建等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市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第六、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不断优化区域交通体系,实现曲阳路(临平路-四平路)辟通、海伦西路拓宽(一期)通车,完成天潼路(河南北路-吴淞路)、平凉路/杨树浦路(大连路-临潼路)等7条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同步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保持虹口“窄马路、小街坊,适宜人居”的区域形态。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虹口段、苏州河(虹口段)贯通提升、白玉兰广场、瑞虹1号地块等44项重大工程顺利完工。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1年召开的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在上海新市域格局中打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让‘五个人人’美好愿景成为虹口的生动图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前列,高品质生活走进群众,高效能治理走出新路,城区软实力走出亮点,党的建设走深走实”的奋斗目标。虹口是一个光荣的城区,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寄托着人民的期盼,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虹口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勇攀高峰,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为把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虹口力量!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史办公室 王佩军、边频、许明罡、虞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