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从小脚女人到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半边天”

2024-03-11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钟燕林

土地革命战争前,广大劳动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以及“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观念的束缚,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为苏区妇女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促使她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红军和根据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苏区妇女焕发空前的革命热忱,勇敢地投入到建设红色政权、保卫苏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的战斗中,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政权建设的巾帼力量

苏区妇女能“参政议政”,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以前的劳动妇女饱受压迫,根本没有“话事权”。经过艰苦斗争,苏区劳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地位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有不少妇女同志当选了苏维埃代表,积极参政议政,破天荒地有了民主权利。

1_副本.jpg

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现场

当年,苏区妇女与男子一样,凡年满16周岁以上,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召开各级党代表大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以及各群众团体代表大会时,妇女代表都占有一定份额。1933年8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代表选举,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发布的关于选举运动的训令中,特别指出:“这里应提出劳动妇女的成份,至少要使有占百分之二十五的劳动妇女当选。”选举结果是市乡苏维埃代表中妇女所占比例一般都达到25%,有的地方甚至达到60%以上。

党和苏维埃政府还通过举办各种训练班、选拔妇女干部到各学校深造等办法,加速培养和锻炼妇女干部。1933年8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制定省苏维埃干部学习培训计划时,特别规定:“三百六十人中,应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要求各级裁判部举办训练班时,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妇女学做政府裁判工作。红军学校专门开办了女子义勇队,康克清担任队长,吴仲廉担任指导员,培养了100多名既能文又能武且能做地方群众工作的妇女革命骨干。经过不懈的努力,大批劳动妇女成为苏维埃政府的干部。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中央苏区有17位妇女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其中包括童养媳出身的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范乐春、闽赣省委妇女部部长吴富莲、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李美群等。

2_副本.jpg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女代表合影

从封建社会的小脚女人,到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苏区劳动妇女积极参政议政,第一次享有民主权利,这是真正的翻身解放,是红色政权下女性地位的历史性转变,也是中国妇运史上的标志性跨越。

能量充足的扩红“宣传队”

苏区妇女是扩红运动的中坚力量,成为扩红的宣传队、发动者。当年,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和扩大土地革命胜利果实,苏维埃政府需要不断补充兵源,扩大红军队伍。1933年2月,苏区中央局提出“扩大百万红军”的号召,苏区妇女热烈响应,到处出现母亲送子、妻子送郎当红军的模范。苏区妇女为了支援红军、支持革命,组建担架队、洗衣队、互助队,忍痛动员家人上战场,为革命舍小家为大家,当年苏区有一首民歌《莫念家》:“劝郎哥,莫念家,哥当红军妹当家,穿起军衣拿起枪,英勇杀敌打天下……”就是苏区妇女支持扩红运动的真实写照。

3_副本.jpg

《红色中华》刊登反映妇女工作的漫画专版

据《红色中华》报道:1933年5月,瑞金云集区坪山乡曾来英、谢来发娣、谢玉英等听了苏维埃政府动员群众当红军的报告之后,立即动员自己的老公去当红军,在她们的宣传鼓动下,不但动员了自己的老公去当红军,而且还动员了14名群众去当红军。被称为“顶呱呱的妇女同志”。1933年9月,李绘宣到瑞金九堡区开展扩红运动,她不辞辛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群众讲解党和红军的政策,4天之内就宣传发动了105名群众加入红军,被称为“扩大红军的模范”。正是在这种热烈情绪感召下,瑞金这个仅有24万人口的县,先后有4.9万人参加红军。瑞金下肖区七堡乡(现沙洲坝镇七堡村)一家农民的8个儿子全部参加红军,八兄弟全部牺牲在反“围剿”战场上。瑞金县的模范行为,推动了整个苏区的扩红运动,瑞金模范师、兴国模范师、胜利模范师、于都模范师、博生模范师、石城模范师、中央警卫师、少共国际师等纷纷加入主力红军。如此辉煌的扩红成绩,没有妇女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是无法取得的。

没有军籍的后勤部队

苏区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苏区妇女功不可没,她们是最可靠的幕后英雄。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兵员数量上处于明显劣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在战略上采取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战术上则以运动战为主,这种作战方法要求根据地人民密切配合和支持。苏区妇女以其独特的智慧、才干和力量,支持着这场战争。她们组织宣传队、运输队、救护队、慰劳队、洗衣队,担负着宣传、侦察、向导、运输、担架、救护、慰劳等各种工作。在这里赣南苏区妇女的独立组织——女工农妇代表会,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把所有苏区的妇女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后勤保障部队。红军每到一地,她们就送饭送水,“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欢迎红军。因为红军是解放穷人的,我们是兄弟”。苏区妇女把她们享受的一切新生活,看成是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给的。因此,她们竭尽全力来慰劳红军。

4_副本.jpg

苏区妇女参加农业生产

战争消耗巨大,红军的供养主要靠苏区人民提供,妇女的支前更难以计数。夏天她们打草鞋,冬天就用自己的衣服、嫁妆为红军做布鞋。据记载:瑞金县从1930年到1934年平均每年都有八九万双鞋送给红军。红军长征前夕,赣南苏区妇女又夜以继日赶制了20万双草鞋,全部送给了红军战士。

苏区妇女为战争所作的贡献还包括直接参加对敌斗争、捐款捐物、认购公债、优待红军家属、规劝逃兵归队、瓦解白军工作等。随着战争的加剧,苏区青壮年男子都上前线了,妇女要作好田,做坚壁清野的工作,还要做慰劳工作,苏区妇女是一支没有军籍的红军后勤部队。

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苏区妇女参与农业生产,为巩固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年,苏区妇女和男子一样,分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她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的传统美德,冲破“妇女犁田遭雷打”“妇女莳田禾不长”等封建习俗和陈腐观念,克服缠足和技术不熟等困难,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为了鼓励苏区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中央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提出了“每个劳动妇女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如像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的口号。1933年,临时中央政府发出“要用极大力量发动全体劳动妇女参加耕种生产,增加苏区生产力”的号召,得到广大妇女的热烈响应。瑞金武阳区妇女一马当先,破除迷信,请老农传犁耙技术,经过勤学苦练,她们终于掌握了耕种技术。1933年5月,苏维埃中央政府在武阳召开苏区春耕生产运动代表大会,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号召苏区妇女向武阳妇女学习。会后苏区妇女掀起了学习耕种技术的热潮。到1934年8月,仅兴国、瑞金两县学会犁耙技术的妇女就有1.6万多人,妇女已成群地进入生产战线。在太雷、博生等地,连小脚妇女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5_副本.jpg

《红色中华》刊登《生产战线上的女英雄》一文

由于动员了妇女这支劳动大军,苏区农业生产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连年丰收。据记载,“整个苏区农业,1933年赣南、闽西区域比1932年增长15%,1934年,中央苏区农业收成又比1933年增加一成左右。”正是由于苏区妇女的吃苦耐劳、努力生产,才解决了苏区十几万军队的粮食供给和苏区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这不能不说是苏区妇女的又一重大贡献。

在艰苦卓绝的苏区岁月,土地革命之所以能持续十年,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没有苏区妇女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她们对战争的贡献是巨大的。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妇女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在苏区是明显的表现出来”。历史事实充分说明:苏维埃的妇女是红色政权的“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