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教育 > 正文

与周恩来后人重走外滩三大饭店路线:这有总理外交核爆点,那里他27次陪外宾

2023-05-1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1.jpg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就是在浦江之畔的上海和平饭店九霄厅,会见了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商谈两国建交事宜。”5月13日,在南京路步行街东段,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们一边用耳机听着老师讲解,一边行进在外滩三大饭店路线上。近60年前,在这个点位,中法总理会见后,北京与巴黎当月就同时发表中法建交公报,法国也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一消息当时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2.jpg

当天,作为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高校)系列活动之一,“行走的课堂——周恩来在上海足迹考察”专题思政课进行中。从这个总理外交的“核爆点”开始,师生与周恩来后人一起,沿着中山东一路前行,先后参访中国证券博物馆(原礼查饭店、浦江饭店)、上海大厦等周总理曾经驻足的多个历史现场,探寻伟人足迹,聆听外交故事。

3.jpg

【数十位国家首脑登楼望远】

走过外白渡桥,在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地方,这个“行走的课堂”开进了一度是沪上最高建筑的上海大厦。这座1934年落成的五星级老牌饭店厅堂内,不仅有老电梯、老电话、老台球桌,还悬挂着周总理等人的当年老照片。

4.jpg

(周恩来家属供资料照片)

作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恩来精神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严宇鸣与周总理后人细细端详,“看,这张照片就是整整50年前,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由周恩来等陪同,登上上海大厦俯瞰上海全景。”果然,同学们不仅见到中法外交领导人,还发现楼下风景从和平饭店、外滩到外白渡桥,正是他们方才走来的那条路。

5.jpg

上海大厦

事实上,除了周恩来与蓬皮杜的这次最重要登临,上海大厦也是总理在沪陪同外宾参观访问最多的大楼,他先后27次专程陪同外宾到访此地,并多次在大厦内举行正式会谈。不过,令人遗憾的是,1973年9月17日中法外交新篇章在此谱写,也成为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后一次陪同外国客人来上海。

6.jpg

“研究表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来沪超过50次。”同行解说的海派文化学者肖可霄、1925书局主持人倪慈清告诉大学生,上海大厦大堂里的另一张相片就显示,1971年10月10日下午,周恩来还陪同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行,也在大厦18楼观景台眺望脚下的江河之交。在此处,曾有数十位国家首脑登楼望远。

7.jpg

浦江饭店(礼查饭店)

【周邓夫妇乔装入住潜伏地下】

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邓颖超夫妇陪同蓬皮杜访问上海期间,周总理讲起一段46年来从未提及的绝密往事。虹口区黄浦路15号,与上海大厦一条马路之隔的原礼查饭店、浦江饭店,这个周恩来绝口不提的“旧居”也成为深度探访点位之一。

8.jpg

穿过底楼孔雀厅,来到三楼实景房,师生们走进了周邓夫妇“避难所”。原来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上海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乔装打扮,被党组织安排住进礼查饭店311室,潜伏至少两周,开展地下活动。场景还原的客房,便成了学习红色历史的小课堂。

9.jpg

卧房内,老师读起“秘密庇护所:虹口‘周公馆’”一节,讲述1927到1931年间,周恩来生父周贻能在上海四川北路永安里44号多次长住,如何担任秘密联络工作,“周恩来和邓颖超仅在1931年就曾于此留宿多次,直至离沪前往中央苏区。”

10.jpg

周恩来曾侄孙女周婧袆表示,重温了太爷爷在上海的足迹,具体了解到历史发展的细节,受益良多。“这一大思政‘行走的课堂’授课形式更生动展现出总理精神风貌,有益于丰富学生历史记忆,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历史观。”

11.jpg

朱成皓摄

尽管沉浸式专题思政课以中国外交为主题,但00后学子们对总理在上海滩老饭店所留历史印迹的兴趣越来越浓。华政社发学院本科2250班的班长毛子涵“抢”名额报名修课,他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说,“我是第一次走进上海这些老饭店,亲身体验了周总理的‘大智慧’,他这种‘多线程’并行状态和能力真是值得后世景仰。”

12.jpg

和平饭店

【浦江码头登船留法勤工俭学】

移动课堂再转定点课堂,四川北路1925书局的读书阅览室内,华政马院院长赵庆寺教授“延伸”课堂——从日内瓦会议“舌战”16国到万隆会议后新增建交11个亚非国家,为大一学生们讲述周总理远赴海外的外交风云。

13.jpg

朱成皓摄

在他眼中,周总理善于从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中吸取营养,形成了一整套充满辩证法的独特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要继承和发扬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外交智慧,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4.jpg

江畔一座座饭店,其实还送年轻的周恩来远行。寻访中,《浦江饭店》作者肖可霄专门准备了1920年11月7日《申报》影印件作为课件,让同学们见识了版面左下部《十五届赴法学生姓名录》中周恩来的实名,“当年这批有志青年就是在浦江码头登上邮轮,留法勤工俭学,探求真理之光。”

15.jpg

在上海,从中共四大到礼查饭店,从永安里到周公馆,从上钢三厂到上海大厦,无不留下周恩来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的深深足印。作为周恩来精神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属代表唐华表示,这一思政教改活动使得青年学生真切感受伟人风范,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将在日后更多参与活动,提供更多支持。按计划,他们正开发上海城市思政教学元素,打造多条“行走的课堂”路线。

16.jpg

华政供图

更多面向社会开放的户外大课堂正在形成。13日,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在华政长宁校区苏州河畔“法剧场”开课。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主办的“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以中国共产党历部党章形成的时间为顺序,运用珍贵历史图片、简明史料介绍、党章原文摘录等表现形式,让党章学习流动教室这面旗帜首次来到户外,第一次飘扬母亲河畔、百年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