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钱学森诞辰108周年 “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特别展在沪开幕

2019-12-1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傅文婧

  1935年赴美,1955年回国,钱学森在美国生活了20年。他曾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几十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8周年,特别展览“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于12月10日上午在钱学森图书馆开幕。本次特展历经两年筹备,以“人的成长”为视角,“人生选择”为线索,追寻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何以形成、实践与实现。

展厅一角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钱学森前秘书、中央军委科技委大校顾吉环等5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当天还举行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钱学森精神读本》的首发仪式。

  钱学森早在交大求学时期就奠定了自己的爱国主义底色和科技报国初心。在他一生中最为珍视的就是自己的党员身份。此次展览的策划,通过对于钱学森一生历程的回顾,特别是他在人生重大节点做出的选择,让观众了解到钱学森一生如何践行科技报国初心,坚守共产主义信仰。

青年钱学森

  1944年12月,正在美国访学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周培源向钱学森转交了梅贻琦校长的聘书。1945年4月1日,周培源致函梅贻琦校长,透露钱学森因故暂时不能回国,婉拒聘用。这也是清华大学第三次向钱学森提出聘任,但最终未能实现。

  1945年10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饶毓泰推荐下,拟聘请钱学森担任工学院长,但几次沟通联络后,钱学森也没有接受邀请。

1947年的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女士

  194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正在经历校长更换风波,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通过时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联系,希望请钱学森出任交大校长。钱学森回答:“目前国内局势战乱不止,各级政府又腐败无能,在这种形势下,我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最终婉拒了上海交大校长一职。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他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担当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技术主帅。火箭、导弹事业创建与发展的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种种技术难题与工程任务的压力都摆在面前,也是钱学森肩负任务最艰巨繁重、最具挑战性的时期。

  1958年初,钱学森向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提出入党请求,中科院秘书长杜润生和力学所党总支书记杨刚毅作为钱学森的入党介绍人。1958年9月24日,钱学森向中科院力学所党总支书记提交入党申请书。1958年10月16日,力学所支部大会上全体党员一致同意钱学森入党。1959年1月5日,钱学森收到了力学所党总支下发的预备党员通知。1959年11月12日,钱学森转为正式党员。

晚年钱学森

  钱学森十分珍视自己的政治生命。在政治与科研之间,钱学森始终以国家大任为标杆。这位航天科技主帅在万难中率领中国第一代航天人闯关夺隘,为早期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曾这样谈到:“有人说:‘不入党不是也一样能成为科学家,不是也一样能为祖国建设服务吗?何必一定要入党呢?’这是个对自己的要求问题,如果对自己要求不高,在党外是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但是,一个对自己有着更高要求的人,愿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的人,他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靠拢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愿望。”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共分为“报国初心”“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归国筑梦”“两个身份·一个信仰”四个部分,选取了钱学森少年时代、在美20年、1955-1982年以及晚年这四个人生片段中钱学森的认识、选择和成长。通过形式多样、参与度高的展教活动与文创开发,形象、生动地展现钱学森的人生定位与价值追求,回答“共产党员”和“科学家”这两重身份在钱学森身上如何实现统一。

  本次展览展期自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4月26日。展出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前往钱学森图书馆B1临展厅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