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地

  1960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组织动员全市科技力量发展“高、精、尖”科学技术和工业产品。1963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上海市第三届代表大会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基地的奋斗目标。此后,科技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首例断手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1978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将一名患者的脚趾造手成功,这只再造之手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中国手”。早在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就做成了国际上医学界公认的不可能的事——将完全切断的手接活。被接活断手的上海机床钢模厂青年工人,用这只接活的手,既能写字,又能打乒乓球,这位工人康复后,回到了厂里继续工作。这次手术被世界医学界誉为医学史上的创举。

  无缝钢管是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为改变我国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局面,上海在1958年试制成功了无缝钢管。

  1960年2月,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在上海试射成功。

  探空火箭

  我国首枚探空火箭于1960年2月自上海郊区成功升空。这枚探空火箭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研制出来的呢?发电机是从部队借来的,工作场所是芦苇草席搭起来的,指挥所是一个一个草包堆起来的,加压是靠自行车打气筒替代的……

  在此基础上,以后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探空火箭和大型运载火箭先后研制成功,上海成为我国航天工业的重要基地。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成功。《华盛顿邮报》发文:这标志着这个国家已进入国际航天市场。

  1960年,我国决定制造原子弹,中央要求上海承担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技术——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1963年底,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等单位成功攻克了这项关键技术。

  原子弹关键技术

  1964年10月,在新疆罗布泊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小平曾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而攻克原子弹关键技术甲种分离膜的功臣,就是时任上海冶金所副所长吴自良,他的团队自1960年始,经过了几千次的试验,才研制出分离膜原件。吴自良也因此于1999年9月荣获国家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65年,上海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上海在生命科学领域写下的最为辉煌的一页。

  胰岛素

  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有一条新闻——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这条新闻引起世界轰动,国外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并将此科研成果比作“与诺贝尔奖的一次最近距离的接触”。

  胰岛素是人和动物胰脏中一种具有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蛋白质,是国际上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难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58年首先提出进行研究的设想,并联合上海有机所等单位联合攻关。这项科研成果是上海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写下的最为辉煌的一页。

  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于1961年8月承担了中央交办的导弹试制任务,并把导弹的型号定位“红旗”一号。1965年底,3枚“红旗”一号中的两枚地空导弹击中目标。

  地空导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弹问世后,改变了战争的打法。战争,由战场上的面对面厮杀,变为歼敌于千里之外。人们难以想象,我国的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的研制,是在国家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起步并获得成功的。当时,上海市委发出铮铮之言:“即使当掉裤子,也要将导弹搞上去。”1961年8月,上海成立了第二工业局专攻导弹研制。第二工业局边组织队伍,边消化资料,边开展试制……1965年底,在内蒙古沙漠上空,上海研制的3枚红旗一号导弹有两枚击中目标,试验获得通过。

  1975年7月,上海研制的“风暴”一号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