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伟业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从东瀛来到上海,他认为,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在这次运动中,掌握新文化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两种力量得以汇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从各地来到上海,他们深入到工人中,同工人并肩战斗,工人运动在上海此起彼伏。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时代骄子在上海的一幢石库门内干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他们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解放燃起希望。

  党诞生之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0年8月在上海诞生;党诞生后不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年8月在上海诞生。时隔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黄浦江畔拉开了序幕。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翌年改为《新青年》)问世。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下,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于是,192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问世。《新青年》杂志拥有许多忠实读者,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有很长一 段时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新青年》好似夜空中的一道闪电,随即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下,1919年5月4日,北平(今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游行,抗议巴黎和会漠视中国主权。史称“五四运动”,陈独秀就是这场运动的旗手。

  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人民立刻相应,爱国运动的浪潮在黄浦江畔汹涌澎湃。

  1919年6月,第一个全国性的学生组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在上海成立。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聚集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思考国家的命运。

  北平城里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坚信“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陈独秀与李大钊,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两位历史巨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便成为之后的美谈。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沉陆。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为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所赋之诗。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并不满足于运动取得的直接成果。他们中的许多人来到上海,经常聚集在一起,用一种全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思考国家的命运。

  五四运动后,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达翻译了《马克思经济学》、《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此外,他们十分重视向工人进行宣传。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此事发生在上海,也是历史的逻辑结果。这个组织一开始就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上有中国劳动群众的地方开展工作。

  这些意气奋发的革命先驱,在发展新成员的同时,还派人到各个城市与国外活动,为创建全国性的共产党而工作。“图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一致团结,并且一致努力。”这是李汉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讲的话。他不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致力将其中国化。

  中共发起组于1920年11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毛泽东曾赞扬该刊“颇不愧,旗帜鲜明”。

  1920年4月,陈望道在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根据英文与日文版《共产党宣言》进行翻译,后来又用俄文版《共产党宣言》进行校对。陈望道译好《共产党宣言》后来到上海,他得知中共早期组织已成立,于是就委托早期组织成员俞秀松将译稿交给陈独秀。

  中共发起组对出版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极为重视,陈独秀直接参与校对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于1920年8月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而后,《共产党宣言》一版再版,各地的党团组织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都将其作为必读之书。

  中共早期组织建立后,积极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3月,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工人在中共早期组织鼓动下,为改善待遇进行罢工,罢工取得胜利。

  1921年7月,英美烟厂8000余工人为反对洋监工扣克工资举行大罢工。中共早期组织成员李启汉立即前往烟厂领导这次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