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金山石化建设

  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闭幕后,已患重病的周恩来病情更加严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相继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长期的“文化大革命”,尤其是1974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提出开展的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混乱状态。邓小平面对“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造成的生产下降,铁路不通,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重重困难,忧心如焚。他按照四届全国人大提出的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方针,以“不怕第三次被打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勇气,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努力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召开了解决交通、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义无反顾地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指示在全国贯彻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四人帮”及其上海的帮派骨干分子对邓小平的一系列关于整顿的指示,却阳奉阴违,从中作梗。邓小平从全国的大局出发,排除干扰,利用一切机会使中央的一系列关于整顿的指示精神得以在上海贯彻。邓小平在着手对铁路、钢铁工业等方面进行整顿的同时,非常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些重点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都是用宝贵的外汇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应该尽快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他关心着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毛泽东、周恩来为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从国外引进石油化工、化纤成套设备的决策下,经国务院1972年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是一个现代化的特大型石油化工化纤塑料联合企业,位于上海市西南杭州湾畔的金山卫,主要是利用盐场滩地建造起来的。1972年6月开始筹建,第一期工程投资人民币21.8亿元,同年底,开始抢建8.4公里海堤。1975年6月27日上午,邓小平利用来沪送别外宾的间隙,绕道金山卫,视察处于设备安装高潮中的金山工地。这是邓小平第二次视察金山工地。邓小平之所以如此关心金山石化工程的建设,是因为金山石化将为缓解“穿衣难”作贡献。按设计要求,金山石化一期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向全国提供人均1米的化纤织物。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两年前,也就是他刚复出3个月。1973年6月29日,那时正值一期工程第一条8.4公里围海长堤完工之际,邓小平来到了金山工地。邓小平听取了总厂筹建指挥部的工作汇报。在听取汇报时,问及设备谈判情况,技产后的预计效益,厂区、生活区怎么布置,进口设备怎么运输等。听完汇报后,在总厂筹建指挥部方荷生、龚兆源、徐以俊等人陪同下,巡视了围海造田的施工现场,认为金山工程建设速度不慢。邓小平对工厂建成投产后的三废污染情况尤为关注,多次询问总厂有关领导,“污水怎么处理?”“污水可回收吗?污染怎么样?”等,直至听到详尽的答复。邓小平的视察,对金山工程建设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1973年10月20日,成立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建设领导小组和中共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指挥部核心领导小组,陈去非调至总厂筹建指挥部任指挥。总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了21个工业局、20个专业设计单位、14个施工运输单位,分别对口包建总厂的10个分厂及所有的辅助工程、辅助设施。各包建单位分别成立金山工地现场指挥组,负责下属单位的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总厂建设形成了全市各局包建,各路人马会战金山的局面。

  1974年1月1日,总厂自备电厂烟囱基础开始打桩,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基础工程建设公司、机械施工工程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率先下工地。河南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核工业部建筑工程管理局二十三公司第五工程处、市郊各县建筑单位、市区街道等2万余人相继支援金山。打桩设备不足,全上海五分之四的打桩机被调拨到工地。物资短缺,全市工厂、机关、部队、学校总动员,翻仓查库,清出价值600多万元的物资,由130多辆卡车披红结彩、敲锣打鼓送到金山。货运车辆和劳动力紧缺,驻沪三军组织力量下工地帮助运输材料。上海市和全国人民对工程建设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工地上的干部和职工,工程建设进度迅速。

  带着“过去两年了,建设得怎么样了的问题”,邓小平又一次来到了金山工地。

  邓小平在总厂筹建指挥部指挥陈去非等人陪同下,冒雨视察了化工一厂、化工二厂等单位。一别两年,金山工地变化巨大,面对热火朝天的场面,他称赞说“我来看看,你们搞得很快,看看高兴。”邓小平昕取了总厂筹建指挥部领导方荷生的综合汇报,当听到老工人们设计空心木排,解决了进口特大件设备内河运输难题时,他连声称赞道“老工人了不起!他们有经验。”“空心木排”在金山进口特大件设备的运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上海市交运公司扎排队,在总结模拟试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巧扎“空心排”,执行大件运输任务。1974年9月17日晚,中国远洋货轮大宁号在上海港卸下从日本运来的“汽油精馆塔”(直径6米、长32米、重89吨),装在元底箱形大排上,深夜安装就位。18日上午由4只拖轮牵引大排,在黄浦江航行一天后转入河道弯曲、桥多低窄、航行不便的张泾河,经船员和木排工人精心操作,并用“撤鸭子过桥”的土办法,顺利通过七座桥洞,全程106公里、航行20个小时,于19日晚安全到达金卫南码头,胜利完成第一设备大件的浮运任务,为以后陆续运输“三超”(超高、超长、超重)大件闯出新路子。一期工程9套引进装置,有32件设备是“三超”大件,最大直径7米多、最长60米、最重205吨。如将大件设备割开装运,不仅割一刀外商要加收1万美元,而且运到工地焊接将会影响设备质盐。为此,上海人用土办法完成了大件设备的运输任务。方荷生接着汇报了化工原料国内有缺门的问题,邓小平说:“……自己还没试制或试制不够的,可以进口一些,……一面进口,一面试验,不能因等自己的原料而(让)厂等着。”当听到污水处理的试验情况时,邓小平说:“要下决心解决污染问题。”临别时,邓小平对陪同的陈去非说,(国内)引进的22个项目都未上去,这里进展快,回去要告诉国务院来开个现场会议推动一下(整顿工作)。并说到1977年向总厂要7个亿的利润。当天中午,邓小平雨中驱车,离开了金山工地。

  邓小平回北京后,迅速将上海金山石化的情况向国务院的有关同志作了通报。

  7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国务院汇报会汇报之前说:

  “小平同志到金山看了,回来讲了两条:1.要在金山开现场会,要好好介绍一下上海的经验;2.这个厂建成后下一步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具体讲:一个讲到化工料,一个讲到燃料,要很好安排。”

  在这次汇报会汇报结束后,李先念又特别强调:

  “1.金山现场会要开好,要开成功。不仅进口项目参加,而且国内重点工程也要派人参加。要去学习,对照检查。化工料,要一个一个落实,一定要解决。3.一定要考虑下一步投产后设备配件怎么办,要考虑一个打算。”

  根据主持中央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指示,1975年8月8日至16日,“国务院金山工程基本建设现场会议”在刚刚落成的总厂外宾招待所8楼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基本建设工作的负责人,22个引进成套设备和其他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导干部和金山工程的工人、技术人员代表共330人出席了现场会。受邓小平的委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主持会议。

  会议肯定了金山工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多的投资,建成这么复杂的现代化企业,并指出,这么高的速度,在我国基本建设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所以要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大型建设项目的基本规律,在全国推而广之,促进全国的基本建设工程。

  会上,总结并肯定了金山工程的四条突出经验:一是调动千军万马进行社会主义大协作、大会战。金山工程筹建一开始,就在全市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使上海一千万人民都知道金山工程是毛泽东批准的、是党和国家交给上海人民的一项光荣任务。从而掀起了“人人关心金山建设,个个争为金山作贡献”的热潮,调动全市上千个单位,采用对口包建和定点支援等多种形式进行大会战,在设备加工、物资供应、技术力量、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给予金山工程以有力的支援。二是工程现场有一个团结坚强、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搞大型建设项目,没有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现场指挥部是不行的。金山工程之所以搞得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工地现场有一个好的、比较坚强的指挥班子,敢打敢拼,敢于领导,较好地组织了各项战斗。三是放手发动群众。现场指挥部较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大力支持群众的革新创造,支持群众中涌现的新生事物,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攻克难关。金山工程中凡是难度大的关键工程,都是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完成的。四是引进项目建设同样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引进项目建设中,凡是时间来得及、我们自己又能办的事,就坚持自己办。金山工程的机电设备共有12万吨,其中7万多吨是由国内制造的。引进装置的土建设计,也是我们自己搞的。这样做,适应我国的情况,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节约投资,更好地掌握建设和生产的主动权。

  国务院金山工程基本建设现场会议是对邓小平全面整顿精神的贯彻,这次会议以及所总结的金山工程建设经验,对22个引进成套设备和其他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这次会议对金山工程的广大建设者更是莫大的鼓舞,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建设。